選單 首頁 搜尋
東森財經新聞台 Apps
於 免費下載
下載
首頁財經新聞 > 生活 > 夏日電價啟動!半夜洗衣電費比較省?台電回應了

夏日電價啟動!半夜洗衣電費比較省?台電回應了

2018/06/03 15:27 東森財經新聞
夏日電價啟動!半夜洗衣電費比較省?台電回應了

▲最近在LINE群組上又瘋傳「半夜裡洗衣服會省電」的訊息。(圖/東森新聞資料畫面)

 

天氣炎熱,民眾紛紛打開家中冷氣避暑,不過從6月1日起開始實施夏季電價,要是冷氣開太凶,荷包可是會受不了,若以家戶夏月平均用電420度來推算,一個月的電費單將增加115元,若是家中用電每月超過千度,一期兩個月的電費就會增加1300元,吹冷氣時還是要記得荷包是否能承受。

 

最近在LINE群組上又瘋傳「半夜裡洗衣服會省電」的訊息,還有人在網路上鼓吹換電表,使用區分離、尖峰時間的「時間電價」,電價會比較省。對此台電表示,如果只是一般的家庭,用電量每月在700度以下,仍是使用一般電表的非時間計價方式比較划算。

 

台電指出,所謂的時間電價,就是把每天的時間區分為離峰、尖峰,或再加入半尖峰的二段或三段式計價方式,尖峰時間用電較貴,而半尖峰和離峰時間用電次之,但非時間電價則是每天都是同樣的一個均價計算方式,只有在用電度數增加到另一個級距時才改變價格。

 

台電表示,依統計,有百60到70%的家庭每月的用電約在330以下,每度電約2元多,若改為時間電價,每天7時半到晚上10時半的半尖峰和尖峰時間,電價變成4元多到6元多,對一般家庭用戶不見得省得到錢。

 

但如果住宅和小商家每月用電在700度以上,選擇時間電價,並把用電量大的工作移至離峰時間去做,就可以達到省錢的目的。至於用電量更大的工廠或企業,就使用「電力用電」是以與台電訂契約方式計價。

 

▲夏日電價啟動了!吹冷氣時要多想想荷包。(圖/東森新聞資料畫面)

 

 

最近氣溫炎熱,全台尖峰用電頻創新高,但要注意6月1日起,為期4個月的夏月電價又要開始,按照分段累進電價,增幅最高達到27%,如果以一般住宅夏月用電量約420度計算,電費將會增加265元。

 

儘管還沒到盛夏,天氣卻已經熱到不行,實在受不了的情況下,家家戶戶都會選擇吹冷氣消暑,全台尖峰用電量也頻頻創下新高!但六月起,將啟動為期四個月的夏月電價,按照分段累進電價,增幅最高達到27%,如果以一般住宅夏月用電量約420度計算,電費將會增加265元。

 

▲炎炎夏日,全台尖峰用電量也頻頻創下新高。(圖/東森新聞資料畫面)

 

飲料店業者余先生表示,飲料店內部的設備基本上都會用到電,包括電磁爐煮茶、製冰機需要製冰、開冷氣等,幾乎是營業時間都開著。

 

尤其開店做生意,看得到的都得用到電,影響相對就更大。從六月起,依不同的用電級距,除了一個月120度以下維持每度1.63元,其他則分別調漲13%~27%不等。如果一個月用電量超過1001度的話,每度就要6.41元,為漲幅最高。

 

另外以2017年家庭夏月平均一個月的用電量420度為例,夏月電價從2.89元漲到3.52元,大約將增加265元,要怎麼樣節約用電其實也有小撇步!

 

冷氣業者黃彥凱分享:「冷氣按自動模式,機器會去感測室內的空間、溫度、溫差,相對耗電量會比較大;而手動去調整模式的話,會比較省電」。

 

很多人開冷氣都有迷思,短暫10分鐘的外出就關掉,回家再重新啟動,這樣開開關關反而更耗電!另外大型的辦公室靠冷氣不夠,這時「電風扇」就派上用場。而拖完地後,拿出電風扇吹,溫度降得比較快,冰塊倒出來,放在電風扇前面,也能有降溫的效果。

 

上班族楊嵐雅表示:「辦公室有時候冷氣沒有比較涼的話,我們就會準備電風扇。」

 

如果還覺得熱,拆解扇葉,清洗後不但能增強風力,還能省電省錢。從家中耗電量最多的家電下手,只要「節約用電」,就能替自己省下一筆可觀費用!

 

根據《中央社》報導,家事達人楊賢英的節電撇步從家中耗電量最多的家電下手,尤其是大家容易忽略的小家電,有可能是用電量飆高的原因之一。

 

她說,以客廳來說,只要將省電燈泡換成LED燈泡,照明部分就省下2/3用電。用電量最高的冷氣,原本搭配電風扇,改使用吊扇會讓散熱效果更好,加上睡覺前用濕布擦地板降溫,也可以讓室內氣溫涼爽。

 

楊賢英提醒,一般人常會用熱水瓶作為熱水來源,但往往待機保溫的時間才是最耗電的,若要熱水,用瓦斯爐燒水,再用保溫熱水瓶,單月就可減少40度,兩個月下來80度,相當於省下500多元的電費。

 

 

【往下看更多】
若遇海溝巨型地震 大樓會倒得很徹底!專家籲:「這些建物」先檢查
民宿1間房9000元!花蓮災民怒了:惡房東趁機漲價
換掉一千個我也無解!王耀庭曝台電難處:只要晶圓廠不要發電廠
關鍵字: 夏日電價半夜洗衣省電台電
FB分享
字體變大
字體變小
加入Facebook粉絲團
訂閱Youtube頻道
收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