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心美豬衝擊國內養豬業 蘇貞昌:會協助打開市場 提升競爭力
(2020/09/18 16:47)月入不到5千!70年中藥房老闆嘆:不敢叫子女接班
▲中藥房老師傅陳金生70年前在澎湖開設「金生堂藥舖」,守護居民健康超過數十個春秋。(圖/中央社提供)
老師傅陳金生70年前在澎湖開設金生堂藥舖,靠中藥救活上百名孩子,人潮絡繹不絕,如今鐫刻的招牌依然清晰,卻只剩年近60歲的兒子獨守老藥舖,感嘆哪天他不在了,店也就沒了。
位於馬公市最南端山水里一處三合院的「金生堂藥舖」,是1890年以硓古石材搭建而成,1947年由陳金生創立「金生堂藥舖」,守護山水里居民健康超過數十個春秋,也見證澎湖中藥房的百年興衰,如今由小兒子陳八龍接手。
陳金生1916年生於澎湖,13歲時赴台南向開立中藥房的叔叔學習書寫,一心想傳承中藥技藝的叔叔,索性將陳金生視為徒弟,告訴他若要學寫字、一定要先學習藥方,從認識藥材學起,漸漸學出興趣。
陳八龍告訴中央社記者,那時身為中藥房學徒可不輕鬆,早年沒有機器,磨藥粉都得靠人力,先把藥材放進像船一樣的「藥船」裡,再用雙腳用力推動石造的碾輪,沒磨好就是一頓打,熬了10多年終於出師,重返澎湖。
陳金生回到澎湖後並沒有馬上開設中藥房,而是好一陣子在打魚,直到有一年天狗熱(即登革熱)突然在澎湖引發大流行,大批村民染病卻無醫師可治,陳金生替村民看診開立藥方,許多人的病就此好轉,「金生堂藥舖」就此誕生。
陳八龍回憶,在以前醫療不普及的年代,澎湖的醫療資源更是貧瘠,因此父親不只賣中藥也替居民看病,救活上百名孩子,在鄰里間可是「響噹噹的人物」,大家都很尊敬他,每天早上一開門,看診、抓藥的人從三合院最深處一路排到門外。
半夜孩子身體不適,許多父母不知上哪找醫生,也會到藥舖敲門,父親總是二話不說、騎著腳踏車就出去看病,幫忙抓個筋、開個藥,讓孩子好睡,也讓父母放心,即便家境貧困付不出看病錢也不介意,因此不時有患者上門送來剛捕撈到的漁獲表達謝意。
陳八龍笑說,有一次哥哥和鄰居孩子打架,對方的長輩得知是金生堂藥舖家的孩子,帶著孩子到家中向父親賠不是,並訓斥孩子「你今天能站這裡,都是有他們家的爸爸」,村民對陳金生的尊敬可見一斑。
▲「金生堂藥舖」靠中藥救活上百名孩子,人潮絡繹不絕,更見證澎湖中藥房的百年興衰,如今則由小兒子陳八龍接手。(圖/中央社提供)
父執輩傳下來的治病秘方也令他印象深刻,記得以前有患者扁桃腺發炎,「用藥粉一吹就不腫了」,又或是有孩子的舌頭下面又長了小舌頭,只要將特定的藥粉敷上,小舌頭就會漸漸不見,這些秘方他至今仍留著,卻已無用武之地。
老房子即便歷經百年風霜,鐫刻在門楣上的「金生堂藥舖」仍清晰可見,陳八龍語帶驕傲地說,「這種刻在牆上的中藥房招牌,整個澎湖大概找不到了」,大門兩旁刻著叔父親筆提的對聯,寫著「金橘井中宛然妙藥,生林杏內無異靈丹」,彷彿能見到往日榮景。
店裡的木頭長椅、原木打造的百草櫃,處處透露著歲月的痕跡,陳八龍說,這些用具從中藥房創立至今從未換過,「以前還有古董商看上這百草櫃,要用新的跟我換,我都不要」。
說到這裡,陳八龍嘆了口氣說,現在看病太方便了,會吃中藥的人愈來愈少,政府也沒有作為、放任中藥沒落凋零,只會三不五時來檢查有沒有賣禁藥,曾經人潮絡繹不絕的百年老厝,「現在3天沒有1個人」。
以前父親可以靠著開中藥房養活一家8個孩子,如今一個月連5000元都賺不到,別說是養家了,連養活自己都難,「怎麼敢叫兒女留下來接班」。
年屆60歲的陳八龍說,他從小就在家裡跟著爸爸學中藥,從未離開這個家,習慣了中藥房的味道,也懷念父親冬天燉的藥膳湯,他之所以撐著這家店,只是不願意父親的招牌在他這一代消失,但也擔心「哪天要是我不在了,這家店也就沒了」。
金門有一家滷味攤,老闆娘李林謹治經常自動替顧客加菜,顧客揪感心;滷味攤最近喬遷重新開張,舊雨新知大排長龍。金門大學學生說,阿姨賣的不只是滷味,還有她給人的溫暖。
▲金門一家滷味攤充滿人情味,老闆娘李林謹治甚至還經常自動替顧客加菜。(圖/中央社提供)
李林謹治知道學生手頭不寬裕,特別是到月底的時候,總是會給學生方便。金門大學長照系學生尹威升說,在地也有其他滷味店,雖然服務不錯、味道也很棒,「但吃不到溫度」。
▲金門大學長照系學生尹威升(右)表示,雖然在地也有其他滷味店,服務不錯、味道也很棒,「但吃不到溫度」。(圖/中央社提供)
尹威升記得,有一次身上只有50元,他告訴李林謹治,「阿姨你幫我夾50元」,李林謹治就會幫他夾超過50元的菜色,然後偷偷告訴他「你不要講」。
有人以為李林謹記只對熟客才會加菜,其實,她對每個顧客都這麼大方。還有一次,有位同學身上只剩30元,她納悶「30元怎麼夠吃?」不但幫同學夾了超過30塊錢的滷味,還多加了幾塊肥肉,要同學帶回去煮麵線吃,學生好感動。
金門不乏其他的滷味攤,味道也不見得差,但李林謹治對顧客的熱情和溫度,不斷吸引回頭客上門。很多金大學生從大一吃到畢業,有學生說,她的滷味接地氣,也有人形容,「她就像我們的媽媽或是阿姨」。
▲老闆娘李林謹治對顧客的熱情和溫度,不斷吸引回頭客上門。(圖/中央社提供)
要離開經營11年的滷味攤,擔心顧客來到金城車站附近,看不到她;喬遷前,李林謹治在車站周遭貼上告示,通知客人。她說,有些顧客從小姐吃到結婚生子,「我怎能說不做就不做?」
新的攤位遷到救國團對面,重新開張後,每天門庭若市,大排長龍,可說是蔚為奇觀。特別的是,開幕前一天,李林謹治在新北市工作的二兒子李錫泰突然跑回金門幫忙,待了一天就返台;隔了一天又飛回來。
李錫泰說,不忍心看媽媽這麼辛苦,說什麼也要回來分攤媽媽的辛勞。在縣府工作的李林謹治女兒也請了3天假,在店裏忙進忙出。
▲如今李媽媽的滷味攤搬家重新開張,也讓舊雨新知大排長龍。(圖/中央社提供)
來自烈嶼鄉上林村的李林謹治,先生是古寧頭人,40多年前兩人到台灣發展。在做滷味生意之前,李林謹治從事髮飾生意,有一天突然告訴先生她想改賣滷味,還被老公虧是「神經病」。
李林謹治坦承,其實自己當初沒有很愛吃滷味,但就是很想做這個生意。她說服先生「你讓我做幾個月看看」,沒想到這一做就是30年。
滷味在台灣很受歡迎,一開始李林謹治就賣得不錯,和老公一人做一攤,夫妻倆在板橋、土城、鶯歌等夜市擺攤;後來也跑大型活動,早年在中正紀念堂的台北燈會等。
11年前,李林謹治返回故鄉金門,在金城車站旁一家飯店騎樓下繼續擺攤賣滷味。今年飯店收回騎樓,她告別多年的攤位。搬家前的最後一夜金大學生透過社群網站,號召同學前來捧場,讓她很受鼓舞。
重起爐灶這幾天來,舊雨新知不斷上門,讓她更是感恩,雖然60歲了,還是愈做愈有勁。問她為何對顧客這麼大方,常自動加菜,她笑說:「我的個性就是這樣。」
兒女不希望李林謹治這麼辛苦,希望她把攤子收了。她說:「再做,也沒有幾年了,不可能再做11年。」決定要做到不能做為止。
【往下看更多】
►婦偕女出遊突失意識倒地 路人協助CPR救回一命
【熱門排行榜】
►負債高達75億!46年知名零售商宣布破產
►全職跑Uber月入8~10萬? 40K哥心動想轉行 過來人全說了
►12人來諮詢1半被詐騙! 7旬嬤還拿房抵押借錢 律師不忍說實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