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首頁 搜尋
東森財經新聞台 Apps
Play 商店 免費下載
下載
首頁財經新聞 > 台股 > 台灣人為何瘋搶ETF?背後6大關鍵一次看

台灣人為何瘋搶ETF?背後6大關鍵一次看

2024/03/15 08:44 中央社
台灣人為何瘋搶ETF?背後6大關鍵一次看

過去一週,ETF市場成為台灣投資圈最熱門話題。3月以來,國內多檔ETF接力募集,檔檔規模創新高,先是3月6日中信上游半導體(00941)成立,規模新台幣175億元,打破原先群益ESG投等債20+(00937B)所保持的153億元紀錄。

★【理財達人秀】台股上月線 開人道走廊? 設備還公道?軋空股有戲!★

事隔2天,統一台灣高息動能(00939)3月8日以531億元的巨量級規模成立,以超出2倍的規模大幅改寫歷史新高,被稱為「台灣資產管理界的新傳奇」。

但才過一個週末,元大台灣價值高息(00940)橫空出世,3月11日開始募集,首日就傳出募資金額打破00939紀錄,且由於進單爆量,多家代銷通路券商頻頻傳出系統當機或延遲,玉山證更索性宣布暫停受理申購作業,建議投資人直接洽元大投信或其他代銷機構。市場推估,00940的成立金額將輕鬆飛躍千億元大關。

國內ETF市場盛況空前,中央社特別整理大家最好奇、最關心的6大關鍵問題,一探台灣人為何瘋狂搶進ETF。

ETF到底是什麼?

ETF的全名是「Exchange Traded Fund」,若直接中譯是「可在交易所買賣的基金」,台灣稱為「指數股票型基金」,這個指數投資概念來自有「指數基金之父」美譽,而且是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推崇的鮑格(John Bogle),其最大特點是將「指數證券化」。

過去,投資人沒辦法直接投資指數,就像「台灣加權股價指數」,如果要複製它的績效,只能照著指數比例去買股票,但對大多數人來說門檻太高。ETF的發明,讓投資人可以用買賣股票的方式,直接買賣相當於指數成分的一籃子股票。

ETF與傳統共同基金有何不同?

ETF與共同基金都是由「一籃子股票」所組成,最大不同在於共同基金挑選的投資標的,是由基金經理團隊挑選;ETF的投資標的則是依照指數成分股挑選,因此又常被稱為被動型ETF。

相較於傳統共同基金,ETF具有四大優點,包括交易方便,ETF的交易方式就像股票一樣,投資人可以很簡易地進行買賣。二是成本低廉,ETF的成本低於主動式管理基金,一般來說ETF不但管理費較低,經理人的投資週轉率較低,因此省掉許多內扣的成本。

第三則是分散投資,ETF是以追蹤指數表現為目標,因此投資分配相對分散;第四是資訊透明,ETF持股依據指數,投資人可隨時上發行公司的網站觀看持股內容。

不過,目前金管會也正在評估,最快今年可能開放主動型ETF,未來ETF與共同基金的差異將進一步縮小。

▼股民瘋買ETF,背後究竟有啥魔力?(示意圖/pixabay)

哪些ETF最熱門?

ETF依照追蹤標的,可概分成股票ETF、債券ETF、商品ETF,像是追蹤油價的能源ETF,追蹤黃金白銀價格的貴金屬ETF,或是追蹤黃小玉價格的農產品ETF等。至於股票ETF,也可分為單一國家指數、區域指數、產業指數,或特定主題的ETF。

以台灣為例,當前最火紅的ETF類型是打著「高股息」名號的ETF,像是這2年最熱門的元大高股息(0056)、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快速竄起的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29),或是過去一週引爆話題的00939、00940等,清一色是高股息ETF。

投信業者表示,高股息ETF鎖定的對象,是投資較為保守、不想承擔高度風險、不追求短期高獲利的投資人,主要著眼長期穩定可以領到股息,持續累積小小的被動收入。台灣藏富於民,過去許多資金停泊在定存、儲蓄型保單,或是前幾年大家瘋存股,高股息ETF標榜固定領息,且現在年配、半年配、季配,甚至月月配,各種產品都有,對投資人而言,感覺隨時有現金入帳,高股息ETF成功打中這群保守型投資人的心。

另外,美國聯準會(Fed)經過一連串升息後,目前債券殖利率來到高點、債券價格則掉落低點,加上聯準會已經表態接下來不會再升息,市場屏息以待聯準會何時開始降息。許多投資人看準接下來利率反轉是遲早的事,過去1年多來大舉搶進債券ETF市場,像是元大美債20年(00679B)、國泰20年美債(00687B)等,也都是近期相當熱門的ETF投資標的。

台灣ETF市場到底有多夯?

台灣第1檔ETF是元大台灣50(0050),於2003年6月25日成立,去年剛歡慶台灣ETF 20週年生日。事實上,當初0050成立,其實是為了解決國安基金退場問題。

前證交所董事長許璋瑤先前透露,2000年總統大選政黨輪替,又遇上股市網路泡沫,台股一路狂跌,國安基金護盤才讓台股回穩,待國安基金準備功成身退,為避免退場舉動影響股市,證期局與台灣證交所參考香港的作法,引進推出ETF。

不過台灣ETF市場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剛開始投資人並不買單,成交量不大,直到2006至2008年間,政府開始對法規鬆綁,例如放寬發行資格、簡化指數授權作業,台股ETF的發行檔數才開始增多,種類也開始愈來愈多元,最近10年,台灣ETF市場開始慢慢起飛發展,尤其過去1年,由於迎上台股大多頭,資金蜂湧而至,推升台灣ETF市場一飛沖天。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2023年12月底,台灣ETF的檔數來到227檔,市場規模衝高到3兆8542億元,比起2022年底的2兆3365億元,等於在1年之內規模一下子跳增約1.5兆元。

如果對照10年前、也就是2013年底,當時台灣ETF市場規模僅1397億元,等於在10年間,出現將近26.5倍的驚人成長,而且這個數字持續增長中,到今年初已正式突破4兆元大關,最新統計到2024年2月底,台灣ETF市場規模達到4兆1755億元。

▼台股掀起「ETF之亂」,甚至引起政府關注。(示意圖/東森新聞)

台灣人為什麼瘋ETF?

元大投信董事長暨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劉宗聖分析,台灣民眾的儲蓄率向來相當高,藏富於民,超額儲蓄金額超過3兆元,過去許多資金都拿去投資境外基金,或是放在定存、投資型保單等,現在愈來愈多民眾開始認識ETF,把ETF當做重要投資工具,資金挪移過來。

透過ETF,讓更多人認同台灣資本市場的價值,吸引資金回到台灣,這也與台股形成共伴效應,推動台股上漲,形成良性循環。

另外,ETF流行的這10年,剛好迎上全球投資市場的大多頭,許多年輕的「股市小白」參與投資後收穫滿滿,更加大膽投入;還有退休的定存族,原本資金停泊在定存、投資型保單、金融股等防禦型金融商品,這幾年大量資金移轉到高股息ETF,迎上股市多頭,許多投資人股價、股息兩頭賺,口碑爆棚,吸引更多投資人和資金搶進。

投資ETF應注意哪些事?

劉宗聖提醒投資人「不能沒有ETF,但也不能只有ETF」,他呼籲投資人應該從資產配置的角度,包括境內境外的股票、債券、主動被動型的基金,不能偏廢,多元與均衡才能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

也有投資專家提醒,目前台股在2萬點附近,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現在是相對高檔,呼籲投資人還是得居高思危,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妥善規劃個人財務決策,量力而為。連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也忍不住喊話,要投資人避免落入金融市場的「羊群效應」。

(封面圖/東森新聞)

 

【往下看更多】
聚焦真相/租屋黑市爭議頻傳 舊合約藏「魔鬼陷阱」
馬斯克親訪特斯拉柏林廠!秀德語喊「我愛你們」
有錢也買不到!00940申購太熱 元大喊:不保證申購

 

【熱門排行榜】
健保通過3癌症免疫治療給付 最快6月上路
家用垃圾別偷丟! 北市啟用「AI開抓」:最高罰6千
寬限期過「房貸2⭢6萬」!小資男兼3份工吃報廢品嘆:成家好難
關鍵字: 00940台股ETF募資
Live 直播Live 直播
FB分享
字體變大
字體變小
加入Facebook粉絲團
訂閱Youtube頻道
收合
四月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025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30
3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00:00
01:00
02:00
03:00
04:00
05:00
06:00
07:00
08:00
0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