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首頁 搜尋
東森財經新聞台 Apps
Play 商店 免費下載
下載
首頁財經新聞 > 台股 > 人型機器人錢景佳!逾40台廠卡位關鍵零組件 「這東西」最貴

人型機器人錢景佳!逾40台廠卡位關鍵零組件 「這東西」最貴

2025/01/09 08:52
人型機器人錢景佳!逾40台廠卡位關鍵零組件 「這東西」最貴

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7日登場,台股機器人題材已漲一波,如羅昇(8374)去年從1月的27.15元飆升至最高169元的天價,一年強漲393.8%,所羅門(2359)爆出329.7%漲幅,緊追在後,光學大廠亞光(3019)也因打造機器人眼睛,大漲168%翻倍。記者盤點,逾40多家台灣廠商卡位人型機器人關鍵零組件大進補。

半世紀前,「人型機器人之父」日本早稻田教授加藤一郎,開發出雙足能行走的「WABOT-1」,外形粗獷,走一步10公分需要45秒,時至今日,AI時代來臨,去年10月特斯拉盛大舉辦「WE,ROBOT」發布會,展示「Optimus」最新技術,讓科幻電影裡的人型機器人,走入真實世界。

★【理財達人秀】美中降關稅 大膽進場? 台股軋空手 短線必賺術!★

人型機器人已成新賽道,除了特斯拉Optimus,全球多家科技公司紛紛攻入,例如美國新創Figure AI、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的Atlas機器人,中國優必選的Walker系列、小米發佈的CyberOne;輝達黃仁勳則新推「Project GR00T」,為人型機器人打造的通用基礎模型,抓住新浪頭賣「鏟子」。

▼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是全球科技界年度大事,今年1月7日在拉斯維加斯登場。(圖/翻攝自世展網)
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是全球科技界年度大事,今年1月7日在拉斯維加斯登場。(圖/翻攝自世展網)

這塊即將從概念化進入量產的機器人市場有多大?美國市場研究公司BCC估計,全球機器人市場預計到2029年底將達到1650億美元。麥肯錫去年3月的報告指出,雖然人型機器人於整個機器人市場規模雖只占1.4%,但年成長率超過20%,是傳統工業機器人的3倍。TrendForce(集邦科技)則預估,2027年全球人型機器人市場產值有望超20億美元。

馬斯克給的數字更瘋狂, Optimus預計今年量產一千至兩千台,每台成本約1萬美元,售價2萬美元,先配置在旗下電動汽車產線,他大膽預測,「2040年全球將有一百億台的人型機器人」,比目前全球人口還多。

工研院分析師林研詩告訴記者,特斯拉的Optimus,是目前機器人市場上唯一同時具備AI軟體、AI算力、大規模硬體製造的量產能力,「他是根據AI自我生成規劃,而不是預寫程式執行A到B的任務。」

「同時,Optimus還有共用料,降低成本的優勢。」林研詩直言,人類手腕三種運動方式:上下揮動、左右移動、旋轉,若實現其中兩個自由度,每隻手腕的成本為712美元,若實現全部功能,需增加額外致動器,成本將增加至1103美元,特斯拉用自身車身升降門執行器,來應用至Optimus,從而降低製造成本。

▼台廠人形機器人供應鏈。(圖/CTWANT提供)

「由於台灣廠商在人型機器人的許多組成環節中已有佈局,隨著人型機器人市場逐步放大,台廠有打入全球供應鏈的機會。」集邦科技研究總監謝雨珊向記者解釋,人型機器人牽涉許多軟體、零組件,從大腦到眼睛、到四肢關節等,分為「心智層」、「感知層」、「運動層」、「動力層」四大部分,各個環節都是商機。

「心智層」包含晶片和人工智慧,主導機器人的大腦,「感知層」則仰賴3D攝影機、觸覺感測器、6D力矩感測器等,就像人類的神經系統,「運動層」和「動力層」則對應人類的骨頭肌肉、四肢,需靠伺服馬達、減速機、滾柱螺桿驅動器等零組件組成。

就各類零件成本來看,以「運動層」中的行星滾柱螺桿占22%最高,其餘有複合材料件(含塑料及金屬)9%、6D力矩感測器8%,以及空心杯馬達占6%等。

▼日本早稻田教授加藤一郎,1973年開發出雙足能行走的「WABOT-1」。(圖/翻攝自早稻田大學官網/CTWANT)
日本早稻田教授加藤一郎,1973年開發出雙足能行走的「WABOT-1」。(圖/翻攝自早稻田大學官網)

「滾柱螺桿、力矩感測器為首的零部件市場成熟度低、壁壘高,價值量更大,孕育機會更多」,業內人士這樣直言。在螺桿方面,特斯拉機器人使用的是行星滾柱螺桿,主要用於肘部、髖部、大腿、小腿,為機器人運動控制之魂,因精度、可靠性、剛度等方面要求高,技術壁壘深厚。

目前,全球滾柱螺桿主要有德國舍弗勒、瑞典斯凱孚(SKF)、美國Exlar等龍頭,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不過,法人指出,台灣優士特精密(U-SCREWS)長期佈局行星滾珠螺桿,羅昇(8374)也代理伊維萊Ewellix滾珠螺桿產品,此外,全球傳動(4540)研發中心持續開發相關產品。

▼所羅門(2359)提供的AI視覺技術,可提升機器人的感知與決策能力。(圖/CTWANT提供)
所羅門(2359)提供的AI視覺技術,可提升機器人的感知與決策能力。(圖/報系資料照)

再比如Optimus 的「大腦」、運算單元,特斯拉使用自家Dojo D1晶片,為高效人工智能計算設計的ASIC,由台積電生產製造;所羅門(2359)提供的AI視覺技術,可提升機器人的感知與決策能力。

另外,台達電(2308)的電力模組,為人型機器人提供高效且穩定的動力系統;上銀科技(2049)生產的諧波減速機,為人型機器人的靈活運動提供了技術支撐。

儘管人型機器人尚未大規模商業化,但相關概念股已掀起一波漲勢,焦點從視覺、軸承、驅動等核心技術延伸,還出現新、舊概念股輪動跡象。不過,法人指出,許多相關個股漲幅已大,題材熱度雖高但基本面尚未完全跟上,短線操作需謹慎,建議投資人等待回檔後再伺機介入。

同時,多位分析師也跟記者強調,機器人賽道爆發,其實隱藏著一條暗線產業邏輯,人型機器人從「概念孵化期切入量產期」,機器人市場帶來的商機,不僅是短期炒作題材,更是台廠長期佈局的重要戰略方向。

延伸閱讀

(封面圖/翻攝自馬斯克臉書、特斯拉YT/CTWANT)

 

【往下看更多】
輝達AI晶片效能演進速度 黃仁勳:已超過摩爾定律
輝達第2座算力中心落腳高雄?經長回應了
黃仁勳大秀新品「拿矽盾學索爾」背板台廠明牌一次看

 

【熱門排行榜】
新台幣暴力升值...壽險業虧爛?蔡宏圖這樣說
5天假可能被砍!柯建銘「1句話」帶玄機 引全網砲轟
汽燃費擬改名!電動車「這年」起也要繳
關鍵字: 機器人CES馬斯克
Live 直播Live 直播
FB分享
字體變大
字體變小
加入Facebook粉絲團
訂閱Youtube頻道
收合
五月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025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00:00
01:00
02:00
03:00
04:00
05:00
06:00
07:00
08:00
0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