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獎金預估出爐! 平均發1.12個月 「這行業」13連霸最高
(2024/11/21 11:58)〈觀察〉面對中國金融開放大利多 台灣政府應該做的事
中國大陸宣布 12 項金融開放措施,連服貿卡關的部分幾乎都放行,市場視為對國內金融業是大利多,但是,這波開放是否包含台資值得觀察,如果沒有,政府應該思考,兩岸應重啟協商大門,尤其交流停擺的兩岸金融三會更應盡速恢復溝通,對我國金融業才不會陷入利多大餅「看得到、吃不到」的窘境。
中國大陸在今年 2 月 28 日提出惠台措施,其中兩岸銀行聯貸、徵信合作以及小額支付業務等金融領域皆大幅放寬,此開放顧名思義可以很明確知道是對台灣金融業釋出的利多。
中國大陸在近日的博鰲亞洲論壇中宣布 12 項金融開放具體措施,包括:取消銀行外資持股比率限制;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及壽險公司外資持股比率放寬到 51%,三年以後不再設限等,這些開放措施,市場上視為對國內金融業將帶來龐大商機。
然而,兩岸交流向來都有一套不同於其他外國國家的條例,例如兩岸關係條例、2009 年簽署的金融監理合作瞭解備忘錄 (MOU)、2010 年簽署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等,因此,此次博鰲論壇對外資開放的金融政策利多,是否包含台資有待商榷。
兩岸金融業自 2009 年簽署兩岸金融監理 MOU 以來,一度成為兩岸加速交流合作的典範,在銀行、證券、保險等各領域皆有諸多開放。但在太陽花學運後,ECFA 下兩岸服貿協議卡關,協議中關於金融開放的進程也形同停擺,讓不少急於擴大在中國大陸佈局的台資金融業者相當著急。
同時,原本約定每年輪流舉辦的兩岸金融監理交流平台,就是包括銀行、證券、保險的「兩岸金融三會」也已停辦,最後一次的金銀會、金保會是 2015 年第四季在台灣南投舉行,之後即因台灣總統大選、民進黨執政等因素,至今已逾兩年未再舉辦。
為何兩岸金融交流不能斷?因為台商在中國大陸的經營模式,已經從設廠生產、再外銷的模式,進一步轉變成主打當地內需市場,台灣金融業有需要在大陸設立分支機構提供台商當地相關金融服務;況且,中國大陸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加上距離和語言、文化等因素,市場是台灣金融業者無法忽略的區域;即使小英政府主打新南向政策,也不可能忽略中國市場。
兩岸金融主管機關監理合作平台的金融三會斷了交流,目前只剩兩岸金融業者個別的交流,政府對金融業者西進擴張市場已無積極具體的幫助,如果連最基本的交流都沒了,尤其此次博鰲論壇對大陸金融業廣開大門,倘若不包含台資,相對地,外資可望更大舉進軍中國大陸金融市場,台資銀行原先取得的領先優勢將不再,這對金融業、台商都有負面影響,進而不利台灣的經濟發展。
台灣金融業已不再侷限本地市場競爭,而積極朝開拓國際市場方向努力,對當前金融全球化須彼此競合的大趨勢,台灣金融業想在國際金融市場取得一席之地,勢必不可能放棄中國大陸市場,政府應以開放的思維、不被政治綁架,盡速重啟協商替台灣金融業者了解博鰲論壇所提金融開放大餅的實質內容,也才是我國金融能破繭而出的關鍵。
【往下看更多】
►盤前試撮都不準 他喊「根本浪費時間」 內行曝大戶手法:不是下好玩的
►全村的希望來了! 輝達財報測超預期
►台股延長交易時間? 證交所7理由駁回
【熱門排行榜】
►遭辭退還被狂塞工作 她拒絕反遭嗆「可以弄死妳」 網炸鍋:快找勞工局
►房貸緊縮新北「這區」剉咧等? 他試算:頭期至少多200萬
►不只白蝦出口崩「香蕉、咖啡也超慘」 宏國媒體批:與中建交沒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