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漲35元 台股強彈440點 力拚收復所有均線
(2024/11/22 09:24)〈觀察〉AI、大數據與個人隱私的拉鋸戰才剛開始
2018/06/03 15:25 鉅亨網記者李宜儒 台北
近期最火熱的話題,就非大數據莫屬,包括中國大力舉辦的 2018 數博會,不可諱言,大數據最重要的就是資料的收集,但是歐盟又公布了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GDPR),堪稱是有史以來最嚴格的個人資料保護法,也點燃大數據發展與個人資料與的爭議。
大數據之所以能夠成為有效的數據,重點是資料的蒐集及分析,而且越多的數據,才能分析出最貼近的資料,成為有用的數據。
不過數據資料的來源,卻成為大家議論的焦點,在國家主義下,個人似乎有被迫犧牲自身權益,讓國家得以遂行政策,這在中國最為明顯,中國在大數據的發展相當迅速,政府也規劃很多政策,甚至還有所謂的扶貧、脫貧等,宛如有了大數據,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但很多大數據資料,其實都是當事人犧牲個人資料權利,這在強調個人隱私的國家,是不可能發生的事。
台灣企業發展的方向集中在工業大數據,其中最發展最迅速的還是鴻海 (2317-TW),長達 40 年的生產數據,是鴻海最大的優勢,也是台灣在發展大數據有機會的地方。
不過台灣如果要發展像中國那樣的大數據,關乎到人民隱私的領域,基本上,有很多窒礙難行之處,光是一個 ETC 紀錄,就會引發侵犯隱私的可能,更不用說是有關直接有關個人隱私的大數據,大數據到底能否成功,恐怕還要在公共利益及個人隱私的天平上繼續拔河。
【往下看更多】
►盤前試撮都不準 他喊「根本浪費時間」 內行曝大戶手法:不是下好玩的
►全村的希望來了! 輝達財報測超預期
►嗨翻了!陽明明年加薪3% 傳年終可領13個月
【熱門排行榜】
►台積電未來3年投資 劉鏡清全說了:將在3地設廠
►家裡資產好幾個億! 他怨「為何不先給我」:趁年輕享受人生
►2張A4就想收60萬! 他批房仲沒用「不值給6%」 業者嘆:沒那麼輕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