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首頁 搜尋
東森財經新聞台 Apps
Play 商店 免費下載
下載
首頁財經新聞 > 全球 > 陸失去各國信任?韓媒揭武肺過後 全球可能10大變化

陸失去各國信任?韓媒揭武肺過後 全球可能10大變化

2020/04/22 19:44 東森財經新聞
陸失去各國信任?韓媒揭武肺過後 全球可能10大變化

武漢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爆發,衝擊全球經濟體系,造成許多大廠都面臨鉅額的虧損。近日,韓媒《朝鮮日報》整理了24位全球各大領域專家的訪談,其中包括歐盟對外事務部副主席切爾涅瓦(Vesela Cherneva)、義大利歐洲大學教授、美國耶魯大學教授、野村綜合研究所執行經濟學家木內登英等人,並列出未來可能的10種巨變。

 

★【理財達人秀】台股深V續漲?雙雄褲藏解答 200公司喊護盤 點名5檔跟單?

 

▼全球化將退燒?(圖/東森新聞)

 

1.脫全球化

 

隨著交通及通訊越來越方便,全球化便成為了日前的一大趨勢,多數企業為因應此現象,紛紛建立起及時供應鏈,減少庫存並提高生產效率。但是疫情的爆發讓大家意識到全球化生產脆弱的一面,不少企業已經將生產地都轉回母國,因此外界猜測「去全球化」和「減少國際合作」可能成為未來新世界的趨勢。

 

▼匈牙利議會。(圖/翻攝自pexles)

 

2.大型政府可能出現並成為主流

 

上個月,匈牙利議會通過了總理有權無期限延長國家緊急狀態,以及行政令可凌駕於現有法律之上的法案。專家推測,各國政府恐怕會以防疫為由強化存在感,「巨大政府」將成為常態,帶有強烈權威主義傾向的「Strong Man(強權領導人)」將有可能在世界各地頻出,如同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後,全世界就開始流行共產主義一樣。

 

▼貨幣政策為各國央行為抑制經濟危機的一大手段。(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3.全世界經濟「日本化」

 

貨幣政策一直是世界各國防止經濟下滑的一大手段,而疫情的爆發,無疑給了政府這麼做的理由。但是過度的發放貨幣也將導致國家債務增加,最終造成經濟陷入長期低增長的狀態,就像日本過去簽訂了「廣場協議」後所經歷過的「消失的20年」。

 

▼歐盟恐面臨巨大危機。(圖/翻攝自unplash)

 

4.歐盟面臨存亡危機

 

在英國完成脫歐協議後,歐盟因此變得更加脆弱,再加上此波疫情中,一些核心國家,如義大利、西班牙等國都遭受嚴重衝擊,這將導致歐盟失衡的狀態加劇。未來南歐只要有任何一個國家崩潰,那歐盟可能就會面臨集體衰退的危機。

 

▼大陸成為大國將面臨質疑?(圖/翻攝自pxhere)

 

5.大陸的國際地位

 

大陸近幾年在高速發展的情況之下,已經有了與世界大國叫板的實力。有專家認為,雖然大陸是肺炎的爆發地,但是卻比其他歐美各國更早擺脫疫情,這將會使他的全球影響力激增。邁阿密大學教授約翰(John Quarch)認為,大陸經濟已經轉變為國內市場,因此有更大的機會在政治和經濟上統治美國。不過其他的專家卻否定了這樣的想法,指出大陸政府的封閉性、保密性和不成熟的公共衛生系統,會使得外界對其產生不信任感,因此大入如果沒有辦法承受這次疫情的國際責任,應該會很難被視為全球先進國家。

 

▼民粹主義恐崛起?(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6.民粹主義興起

 

疫情嚴重的衝擊經濟,許多產業面臨停工的危機,而這些「被停工」的產業多數是服務業,包括飯店、酒吧、餐廳等場所,大量低收入的勞工面臨失業危機,社會上貧富差距可能因此加劇,因此有專家擔心,過度的兩極化可能將促成民粹主義的興起。

 

▼居家辦公崛起。(圖/翻攝自public Domain Pictures)

 

7.居家辦公成主流

 

疫情迫使許多企業將可能面臨員工需要待在家自主健康管理、居家隔離等危機,因此新型態的辦公方式,居家辦公,便浮出了水面。這個概念其實日前便已出現,但一開始並未得到廣泛的認可,但疫情的出現,讓大家不得不正視它,因此專家預測,這將掀起一波新的流行。而這也會重新建立起工作與生活之間的界線。

 

▼握手將成歷史?(圖/翻攝自pixabay)

 

8.握手成歷史

 

為防止疫情散播,各國都推出「社交距離」宣導,呼籲民眾避免非必要的肢體接觸。因此就有專家預估,可能這次疫情過後,「握手」這個打招呼方式將成為歷史。

 

▼新生代將面臨巨大危機。(圖/翻攝自pixabay)

 

9.新世代誕生

 

出生於1982年到2000年的年輕人,因為一出社會就會面臨金融危機,所以被給予一個「千禧年帶」的別稱。同樣的,這次疫情也造成嚴重的經濟衝擊,因此有專家預估,Z世代(出生於1995-2010年)的年輕人可能也會面臨一樣的危機。

 

 

▼環境保護更顯重要性。(圖/翻攝自pxhere)

 

10.學會尊重環境

 

在疫情爆發前,世界許多地方都爆發嚴重的天災,讓大家開始懷疑這是否是環境的反撲。隨著疫情的爆發,大多數的交通工具使用量都大大下降,空汙也因此得到緩解。歐洲運輸環境聯合會(European Federation for 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的研究員表示,「雖然溫室氣體已經有明顯減少排放,但關鍵仍在於我們是否能保持」,人們很有可能會對環境與科學的看法有極大的反轉和改變。

 

(封面圖/翻攝自pixabay)

 

【往下看更多】
全台逾1.5萬人被放無薪假!減班時一動作 最高可月領18960元
藍委籲現金紓困 蘇建榮:財政資源有限宜採「定向紓困」
疫情會讓房價下跌?專家給想買房者5建議

 

【熱門排行榜】
強震恐倒4千棟建築!李鴻源示警:這3市最糟
面試要求接受2.5小時考試! 網見薪資怒了:浪費時間
「免會員就能進賣場」還有專人導覽? 好市多證實了
關鍵字: 財經精選武漢肺炎轉變經濟
Live 直播Live 直播
FB分享
字體變大
字體變小
加入Facebook粉絲團
訂閱Youtube頻道
收合
五月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025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00:00
01:00
02:00
03:00
04:00
05:00
06:00
07:00
08:00
0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