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首頁 搜尋
東森財經新聞台 Apps
Play 商店 免費下載
下載
首頁財經新聞 > 全球 > 貿戰若再惡化!美國不僅在自殘 北京更有勇氣犯台

貿戰若再惡化!美國不僅在自殘 北京更有勇氣犯台

2025/04/22 15:38
貿戰若再惡化!美國不僅在自殘 北京更有勇氣犯台

川普4月2日亂揮關稅大棒後,美國股債匯市齊聲暴跌,引發近千位經濟學家連署公開宣言,反對川普的關稅政策。對此,美國雜誌《大西洋月刊》20日更指出,雖然川普表面上強勢,但實際上卻謬誤百出,包括極端關稅威脅、疏遠盟友和政策反覆,都讓中國更有機會壯大自身實力並鞏固國際影響力。此外,北京早在2018年就為中美兩國的長期經濟對抗做好佈局,反觀美國卻因策略失衡、供應鏈依賴與選民壓力面臨內外交迫。警告若貿易戰持續惡化,美國不僅是在自殘,還可能喪失嚇阻中國侵犯台灣的經濟制裁能力,使中國更有膽量在軍事上採取強硬行動。

專門報導經濟學和經濟政策的《大西洋月刊》編輯卡瑪(Rogé Karma),在美東時間20日以「如果中國贏得貿易戰會怎樣?」(What If China Wins the Trade War?)為題撰文指出,如果說川普(Donald Trump)真的是有意要輸掉與中國的貿易戰,那麼他目前的所作所為大概也不會有什麼不同。這場由川普發動的關稅戰,不僅可能強化中國的地緣政治地位、讓北京在軍事上更加大膽,還可能削弱美國的國際影響力與經濟實力。

★【理財達人秀】台積強營收 台股衝了? 主力買AI?營收季報贏家★

本月稍早,川普政府已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提高至驚人的145%。中國則迅速反擊,對美國商品課徵 125%關稅,並祭出更多針對性的報復措施。這是一場典型的「你來我往」的貿易戰,雙方透過不斷升高的貿易壁壘,試圖迫使對方讓步。

川普政府堅信自己握有優勢。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近日表示:「我們對中國的出口只有中國對我們出口的五分之一,所以這對他們來說是一手爛牌。」但卡瑪指出,這種說法其實是本末倒置,因為美國經濟對中國商品的高度依賴,顯露的是其根本弱點而非優勢。

根據密西根州立大學供應鏈專家米勒(Jason Miller)的研究,中國生產了全球超過70%的鋰電池、冷氣機與廚具;超過80%的智慧型手機、廚房家電與玩具;以及高達90%的太陽能板與稀土加工材料,這些物資對於汽車、手機乃至多種關鍵軍事技術來說至關重要。

卡瑪分析,想在美國本土重新打造這些產業,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這代表要成立新公司、建設新工廠、重建供應鏈,並訓練大批工人。而且企業必須相信這些高關稅會長期存在,才有意願投入這些龐大資源。相較之下,中國對美國的依賴遠低得多,且多數進口商品如大豆、高粱等,都可以從其他國家取得替代。

中國企業確實會因失去美國市場而受到打擊,但這個問題相對容易解決。中國可以轉向歐洲和東亞等地出口,這些地區的消費者也需要手機、玩具和家電產品。北京也能透過補貼企業、鼓勵國內消費來降低出口依賴。這種「不對稱性」讓中國在經濟對抗中具備「主導權」,因為北京能讓對手華盛頓受到更嚴重的傷害。

卡瑪還補充,中國早在2018年川普1.0的中美貿易大戰後就開始佈局。當時川普對中國商品平均課徵約20%的關稅,這促使北京展開全面備戰。此後,中國大舉投資能源、農業與半導體等領域,減少對美國進口的依賴,並積極開拓新的出口市場。正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所言,其目標是「在極端情況下也能保障國民經濟正常運行。」

北京也準備好了經濟「攻擊性武器」。他們已禁止多種稀土礦物出口美國,藉此造成美國在車輛、手機與軍事設備(如潛艦與戰機)上的原料短缺;並對美國企業如化學公司「杜邦」(DuPont)及谷歌(Google)發動反壟斷調查,同時中止與航天航空器製造商「波音」(Boeing)的所有業務往來。

如果局勢進一步惡化,北京甚至可能封殺蘋果(Apple)與特斯拉(Tesla, Inc.)等美國科技巨頭。此外,中國也擁有「核選項」:作為美國國債第2大持有國,中國可拋售大量美債,導致美債殖利率飆升與金融市場動盪,甚至引發經濟危機。正如牛津大學的中國政治經濟學者譚葉玲(Yeling Tan)所說:「中國早就為這場戰爭做好準備,這不是一場臨時起意的衝突。」

儘管挑戰重重,許多專家認為,美國若步步為營,仍有可能贏得這場貿易戰。「問題是,川普政府幾乎做錯了所有的事。」卡瑪認為,中國確實擁有某些優勢,但美國也有一項關鍵王牌,那就是「盟友」。如果美國能與歐洲、北美、東亞的傳統盟國合作,集體對中國施壓,同時強化彼此之間的貿易關係,就能對中國造成更大傷害,同時減輕自己的損失。這需要精密規劃,例如協調推動產業發展、建立全球供應鏈監控系統、漸進式施行貿易限制,並提出明確的終止條件。

然而,川普採取的卻是完全相反的路線,他不僅削弱了拜登政府在半導體與綠能產業上的重大投資,還在短短幾週內將對中關稅飆升至145%,讓企業與投資人無所適從。此外,他還不斷與盟國對立、加徵關稅,甚至威脅制裁他們。就算現在突然想拉攏盟國,其他國家也可能難以信任這位反覆無常、缺乏誠信的「盟友」。

貿易戰的結果,除了看誰傷得更重,也要看誰更能承受這種痛苦。就這一點而言,卡瑪表示美國確實有些優勢,因為美國選民普遍支持對中國強硬。研究發現,在受到關稅衝擊最深的地區,選民反而更傾向在2020年支持川普。2024年初的CBS民調也顯示,有56%的選民支持對中國加徵新關稅。

但卡瑪也點出關鍵,真正的問題在於這些選民對制裁中國的支持,能否超越他們對物價飛漲和商品短缺的憂慮?他表示,川普第一任期的對中關稅幅度不高,所以對物價影響有限,但這一次的加稅規模與速度,已讓消費者無法忽視。而選民之前也已將通膨列為2024年最重要的議題之一,「當1位承諾降低物價的總統,卻反倒讓物價高漲,選民會如何反應?」

更糟的是,中國對美國出口的報復,以及企業因不確定性而投資保守,可能導致整體經濟放緩。許多經濟學家警告,美國可能重回1970年代的「停滯性通膨」,即物價飆漲與失業率上升齊頭並進。

卡瑪認為,就連川普本人恐怕也無法承受這樣的壓力。他曾在4月初面對股債匯市動盪時,主動「暫停」了其對世界多國威脅的對等關稅政策,等於向對手暴露了底線。即便這次他在民意上撐得更久,也很難比得上沒有任期限制,也不需選舉的習近平,「北京最擅長的,就是等待。」胡佛研究所的研究員王丹(Dan Wang)表示,「他們不見得能等到永遠,但至少可以撐過1屆選舉。」

因此,更有可能的情況是,川普最終不得不讓步。或許會以中國做出「象徵性讓步」來「體面收場」,就像上一次貿易戰一樣;又或是透過不斷給予產業豁免權,導致例外比規則還多。無論形式如何,結果都是相同的:美國經濟自殘更深,卻沒能換來什麼實質成果。

而中國,卻可能收穫滿滿。卡瑪指出,西班牙上週宣布要加強與中國的關係;歐盟如今也同意重啟與中國的電動車貿易談判,並將於7月派代表團赴北京會晤習近平;南韓與日本也將重新展開中斷多時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越南本週與中國簽署數十項經濟協議,而習近平也正在東南亞進行外交訪問,加深區域關係。

卡瑪示警,若中國在貿易戰中獲勝,恐助長其非經濟領域的冒進行為。長期以來,美國政界認為經濟制裁是嚇阻中國侵犯台灣等行動的關鍵手段,但若北京證明自己撐得住這類經濟圍堵,這種嚇阻力量將大打折扣。中國或將更有膽量採取強硬行動,而美國政客也會對使用經濟制裁失去信心,「從這個角度看,川普的關稅政策聽起來,反倒像是他經常批評的『災難性軍事冒險』。只是這次,領軍衝鋒的人,是他自己。」

(封面圖/翻攝《Donald J. Trump》粉專)

延伸閱讀

 

【往下看更多】
共諜案頻傳!國安局揭「滲台5管道」 宮廟、黑道都入列
又來了!中共27機艦船遶台 美日韓外長聯合聲明:反對武力改變現狀
美國是否阻止中國武力犯台? 川普拒承諾:不想陷入那種處境

 

【熱門排行榜】
東森深度周報/神級刀工救倒店危機 台式牛排煎出八千萬營收
獨家/台積電5/16包場「宴請黃仁勳」 業者證實:因客滿換餐廳
房市量縮、卻沒大跌?估價師曝「台灣人1心態」:短期就是這種死樣
關鍵字: 貿易戰美國制裁大西洋月刊犯台
Live 直播Live 直播
FB分享
字體變大
字體變小
加入Facebook粉絲團
訂閱Youtube頻道
收合
五月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025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00:00
01:00
02:00
03:00
04:00
05:00
06:00
07:00
08:00
0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