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衛七號即將升空!為何沒有福衛六號原因曝光
(2019/06/24 17:11)火箭已立起!福衛七號待命升空東森全程直播
福爾摩沙衛星七號預計於台灣時間今(25)日上午11時30分進入發射窗口,不過太空中心稍早表示,發射時間延至下午2時30分。據悉,可能是地面系統有問題,目前正在排除。搭載福衛七號的獵鷹重型火箭已經立起,《東森新聞》、《東森財經新聞》、《關鍵時刻》稍後也將在官方臉書粉絲專頁為您全程轉播。
國家太空中心稍早貼文一篇題為「福衛七號發射,就是今天倒數11小時」的文章,並附上火箭發射現場的圖片稱,「圖是美國現場同事傳回來的,搭載福衛七號的獵鷹重型火箭已經立起,等待發射時刻到來~」。
據悉,福衛七號將搭載地表最強火箭升空,屆時將開創全球預測新局。福衛七號不僅資訊量增、速度變快,其運用掩星觀測技術,能推算大氣溫度、濕度變化;火箭升空後24顆衛星將分三批分離,福衛七號會在第二批,六顆衛星完全分離需要13分鐘,3小時後衛星會和澳洲達爾文站首次通聯,6個小時又33分鐘後與台灣中壢及台南地面站通聯,通聯順利才能確定發射成功。
(封面圖/翻攝自國家太空中心臉書、SpaceX YouTube)
福衛七號將接替福衛三號任務,於今日發射升空,台灣衛星史除了已除役的福衛一號、二號,已服役逾12年的福衛三號外,及去年升空的福衛五號外,還有計畫終止的福衛四號及福衛六號。
▼灣衛星史除了已除役的福衛一號、二號,已服役逾12年的福衛三號外,及去年升空的福衛五號外,還有計畫終止的福衛四號及福衛六號。(圖/翻攝自中央社)
福爾摩沙衛星一號
福衛一號為距離地球表面600公里的低軌道通信衛星,原名華衛一號,1998年6月21日更名為福衛一號,其中有5項衛星本體元件及一項通訊實驗酬載元件是在台灣製造。1999年1月27日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卡拉維爾角發射成功;2004年6月18日因電力耗盡通訊失聯,正式功成身退畫下句點。
福衛一號對台灣意義重大,讓台灣從衛星接收國變為衛星發送國,成為全球第33個擁有衛星的國家。
當時國家科學委員會(科技部前身)為表現對第一枚衛星的重視,特別保了新台幣1億元的發射險,如果衛星在發射過程中發生任何意外,最高可獲得保險公司2300萬美元理賠。
福爾摩沙衛星二號
原稱華衛二號,是台灣第一顆遙測衛星,同時也是中華民國自主擁有的第二顆人造衛星,2004年5月21日在美國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升空。
由於當初選擇了讓福衛二號每天經過同一地點兩次,雖然無法涵蓋地表所有範圍的軌道,但使得福衛二號成為當時唯一能拍攝南北極畫面以及可以每日取像(對任一地點每天照相)的衛星。
福衛二號每天不間斷的守護,曾幫助台灣打贏國際官司。2006年一艘外籍輪船在蘇澳港南端因船艙破裂,漏油上百噸,被福衛二號清楚拍下,清晰的影像幫助台灣第一次求償海域污染成功。
福衛二號在2016年6月因調整姿態的4顆感應輪中的第二顆壞了,太空中心在7月聲明故障無法修復,8月19日正式除役,共服役12年,比原定時間多了7年。
福爾摩沙衛星三號
在2006年4月15日升空的福衛三號在是台灣的第一顆氣象衛星,同時也是國家太空中心「第一期國家太空科技計畫」的第3個衛星。「福爾摩沙衛星三號計畫」是大型台美國際合作計畫,由雙方政府授權執行,國家太空中心與美國大學大氣研究聯盟共同合作執行。
主要任務是進行全球氣象預報、氣象變遷研究、電離層動態監測。福衛三號是由6顆微衛星所構成的星系,2006年4月15日發射升空,有「太空中最精準的溫度計」之稱,目前已服役逾12年,超過原先預定的5年期限。
福衛三號總經費高達1億美元,由台灣出資80%、美國出資 20%。發射作業中曾一度發生美方不准火箭上出現中華民國的國旗、國號、象徵台灣的名字,以及福爾摩沙(FORMOSAT-3)的字樣,再加上升空技術問題,致使原來預定3月30日發射作業延遲到4月15日,才於美國加州的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成功。
國家太空中心副主任余憲政表示,早期美國政府的確沒有規定火箭外殼的圖樣,也沒禁止漆上國旗,但後來頒布規定,除了美國之外的國家,都禁止在火箭外殼放置國旗圖樣,因此從福衛三號開始,就沒有國旗國號,改以其他富有台灣意象的文字或圖樣取代。
福爾摩沙衛星四號
(計畫終止)
有別於過去遙測衛星都是單顆執行任務,「福衛四號」規劃由5顆小衛星組成,若依計畫升空,將是全球第一個「遙測星系」,可每天提供對地解析度為 6.5米的大面積連續影像,對農作物生長監控、森林環境變遷及災害評估分析極具應用價值。
原定於2008年發射升空,後因爆發採購弊案,依法中止原有計畫,另以福衛五號取代。
福爾摩沙衛星五號
福衛五號是台灣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也是首個由台灣完全自主研發的光學遙測衛星及第四個自主擁有的人造衛星,是國家太空中心「第二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的第二項計畫。
福衛五號是地球遙測應用衛星,重達450公斤(含酬載及燃料)、造價新台幣56.59億元,為高2.8公尺、外徑約1.6公尺的八角柱外型。另搭載CMOS光學遙測和先進電離層探測儀(AIP)等酬載儀器,用來建置太空天氣模式、電漿擾動變化及研究電離層的異常現象。
福衛五號2017年8月25日順利升空後,9月首批遙測影像傳回卻發現影像模糊,同時有光斑現象,初步研判為焦距偏移,太空中心成立專案小組,找尋偏移原因外,也透過回溯修正方式調校,截至2018年2月影像解析度已達黑白3公尺、彩色5公尺,可用於大部分商業民生用途。
福衛五號平均兩天經過台灣上空一次,依照過去福二經驗,要拍攝整個台灣至少要花上半年時間,但太空中心團隊克服天候及移焦問題,在短短3個月就完成拍攝,「完成不可能任務!」
福爾摩沙衛星六號
(計畫終止)
是台灣自主擁有的第5顆人造衛星,以災害防救與環境觀測研究為策略性任務。
在國家太空中心發表的「福衛六號策略性任務及酬載計畫書」中提到,主要搭載的儀器將以遙測、導航定位為主,可算是台灣第一個自主開發的通訊定位衛星,可能也是第一個由台灣「自行發射升空」的人造衛星。
2009年國科會(科技部前身)重新評估福衛六號的技術可行性,並明確界定台灣太空科技發展以科學研究為目標,決定取消原訂2012年自行發射衛星計畫,回歸福爾摩沙衛星一、二、三號發展模式,委託國外火箭公司執行發射任務。
福爾摩沙衛星七號
為台美大型國際太空合作案,與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合作執行,將接續福衛三號,預計在今年底或明年發射第一組的6顆微衛星,執行為期5年的科學任務計畫。
福衛七號每天平均可提供4000點大氣資料,還可監測訊號在電離層太空天氣受到干擾的嚴重程度,可校正通訊定位導航的誤差,對民生、國防科技發展都影響很大。
蕃薯號衛星
由國家太空中心聯合研究機構、大學及企業界共同研發的第一枚皮米級衛星(Pico-Sat),邊長只有10公分的正立方體,所以被稱為立方衛星,體積就如一顆蕃薯,可說是台灣最特別的一顆衛星。
2002年完成組裝測試後,原計劃和美國、日本設計的皮米級衛星一同乘俄國火箭發射升空,卻在俄國政府反對下,最終跟太空無緣。(中央社)
(封面圖/東森新聞資料畫面)
福衛七號即將在台北時間25日升空,接棒在太空服役已逾13年的福衛三號,未來不只能幫地球量體溫、還能一併量測濕度、壓力、電子密度等物理參數,預測颱風路徑的準確度更可提升10%,功能將更強大。
▼政府將太空科技訂為未來10年的重點發展項目,每年至少發射一顆衛星,太空中心中生代員工希望台灣太空科技發展能超歐趕美,人才是其中的關鍵。(圖/中央社)
福衛七號藏有深層的科學奧秘,有七大關鍵可以掌握其中玄機。
一、什麼是掩星技術
「掩星技術」最初使用在1965年火星的探測上,其後也應用於其他如金星、月球等大氣層探測。
由於大氣層下厚上薄,就像插入水杯的筷子會發生折射現象一樣,光進入大氣層後也會偏折,而「掩星技術」就是透過分析光的偏折來推估大氣密度,反推出地球上空的溫度、氣壓、濕度或電子密度等數據。
福爾摩沙衛星三號(福衛三號)與七號是目前全世界唯二利用「掩星技術」進行觀測的衛星星系,可以蒐集到從地面垂直向上、離地面60公里高空之間,每100公尺的溫度、壓力和水氣資料。
二、福衛七號的科學酬載
福衛七號有2.0版的「太空中最精準的溫度計」之稱,主要酬載是無線電掩星接收儀,能接收全球定位衛星發射的電磁波訊號。
此外,福衛七號也搭載離子速度儀與無線電射頻信標儀兩項酬載,其中離子速度儀的主要功能是量測現場的離子密度、速度與溫度;而無線電射頻信標儀是用來量測電離層閃爍,進而得到電離層異常區的分布。
三、福衛七號為何是6顆
氣象衛星顆數越多,所獲取的全球大氣資料就越多、越均勻,有助於提升氣象預報的準確性;然而衛星計畫需考量預算、研製時程、資料數、資料均勻度以及衛星星系部署時程等,經由擇優分析,福衛七號最後選擇6顆作為星系的衛星數。
從2010年台美雙方簽署合作協定開始,福衛七號計畫耗費近10年時間,總經費約新台幣32億元。
四、為何福衛五號軌道高度是720公里,福衛七號卻是550公里?
台灣第一顆自主研發的福衛五號是光學遙測衛星,選擇72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就是衛星的軌道面永遠以相同的角度面對太陽,衛星每次都是在相同的時間經過地球同一地點的上空,因此可以達成兩日再訪的目標。
福衛七號的目標是搜集均勻分布在中低緯度的大氣資料,完成軌道部署後,6枚衛星會分別分布在6個軌道面上,搭配GPS和GLONASS可蒐集南北緯50度內的掩星資料,每日提供約4000筆資料,其任務軌道在500至850公里之間可達成任務目標。
五、為何福衛五號在加州發射、福衛七號卻在佛州發射?
福衛五號由美國西岸加州的范登堡空軍基地向南偏西發射,可以達到98.28度的軌道傾角;而福衛七號由美國東岸佛州的甘迺迪太空中心向東偏南發射,可以達到24度的軌道傾角,且第一節火箭(如果不回收的話)不會危及附近居民人身安全,福衛七號預計運作壽命5年。
另外,執行這次發射任務的獵鷹重型火箭,將同時搭載24顆衛星奔向太空,在3個不同軌道分批釋出,也是美國空軍首次利用獵鷹重型火箭發射衛星,成為全球矚目焦點。
六、福衛七號需要19個月部署星系
福衛七號搭乘獵鷹重型號(Falcon Heavy)火箭發射升空後,將衛星群停留在不同高度但相同軌道面運行,計畫發射高度為離地520至550公里,發射後軌道面總共展開300度,但每天與任務軌道的偏轉角度僅0.66度,預計全部布建完成需時19個月。
雖然需要一年多的時間進行「佈軌任務」,福衛七號6顆微衛星才能順利、準時「各就各位」平均分配到地球的6個軌道面,將以傾角24度環繞軌道,然而它們在部署期間仍然可以量測以獲得所需的大氣資料。
七、福衛三號
福衛三號在2006年4月15日發射升空,任務壽命2年、設計壽命5年,已服役逾13年,福衛三號過去一天能蒐集到2500筆數據,但因電池失效,目前只剩下不到500筆。
不過,福衛三號可以收集地表量測沒辦法做到,或是如太平洋等海洋中央、極區等無法設立很多氣象站的地方,透過福衛三號資料,就能彌補這部分缺漏。
迄今福衛三號已蒐集超過1000萬筆氣象資料,免費提供給全球83個國家地區、3000名以上專家學者,進行氣象預報、氣候變遷、太空天氣和其他相關的科學研究,可以說是台灣的國民外交功臣之一。
▼福衛七號將在台北時間25日升空,接棒在太空服役已逾13年的福衛三號。(圖/中央社)
(封面圖/中央社)
「媽,我上衛星影像圖了!」科技部與太空中心近日再度推出空拍活動,由彰化高商、雲林正心中學兩校學生為即將升空的福衛七號排字祝福,福衛五號也成功從720公里高空取像。
由於福衛五號必須在晴朗無雲的天氣才能順利取像,恰好碰上天公作美,參與同學都興奮地表示「能讓衛星拍照真是難得的經驗」。
▼1350名彰化高商學生繞著白色大型帆布「FS7」字樣排列,並由福衛五號飛越台灣上空時取像。(圖/中央社)
科技部昨晚間透過新聞稿指出,1350名彰化高商學生繞著白色大型帆布「FS7」(FORMOSAT-7福衛七號英文縮寫)字樣排列,900名雲林正心中學同學則頂著白色運動服,除繞著FS7字樣外,更加強7的部分,由福衛五號上午11時1分飛越台灣上空時取像。
科技部說,福衛七號已於今年4月16日運抵美國佛羅里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預計台灣時間6月25日由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的獵鷹重型火箭搭載發射升空。
▼彰化及雲林學生排字「FS7」,祝福福爾摩沙衛星七號能順利發射,福衛五號透過空照記錄這難得一刻。(圖/中央社)
國研院太空中心利用福爾摩沙衛星五號每兩日再訪台灣的特性,推出大型「空拍」活動,號召群眾在地面排列福衛七號「FS7」縮寫字樣,今天成功從720公里高空取像。
科技部期待這場串連北中南的特別「空拍」活動,能促使更多民眾關注福衛七號升空的科學盛事,也期許福衛七號發射後提供的氣象資料,能有效提高台灣及全世界氣象預報及劇烈天氣預測的準確度。
(封面圖/中央社)
▲福衛五號搭載先進電離層探測儀「太空魔方」,為地震前兆觀測帶來一線曙光。(圖/維基百科)
福爾摩沙衛星五號(福衛五號)是台灣首枚自主發展的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去年順利升空,經調校後順利解決影像模糊的問題,現已達到「黑白3公尺、彩色5公尺」的解析度,搭載先進電離層探測儀「太空魔方」,為地震前兆觀測帶來一線曙光。
台灣第一枚自主研發衛星福衛五號搭載先進電離層探測儀「太空魔方」,能收集電離層相關資料,除了離子濃度外,太空科學研究所教授劉正彥表示,太空魔方還可量測離子溫度及離子速度,當時發現震央上方有強大的垂直向上離子流,透過分析離子速度,推斷應是東向電場與地球磁場交互作用造成,由於並無其他東向電場成因,很可能是大地震來臨前的孕震電場。
▲太空魔方-福衛五號科學酬載「先進電離層探測儀」。(圖/國家實驗研究院)
中央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教授劉正彥的研究團隊利用全球5183個GPS接收站建構全球電離層圖,可觀測全球電離層全電子含量,在日前大阪的芮氏規模6.1強震前3到4天觀測到全電子含量異常增加狀況,同時,福五也觀測到震央上空的電離層離子濃度異常增加。
劉正彥表示,福五觀測到的資料精確度目前在全世界可說是數一數二,在這次大阪地震及去年兩伊地震前都準確偵測到異常,對於解開造成地震前兆的物理機制與謎團,可說是「透出曙光」。
不過,劉正彥認為今年花蓮大地震前,所觀測到資料就不如大阪及兩伊地震來得明確,仍有不確定性。他強調,預測地震須要可靠前兆,找出可靠前兆須仰賴詳細、忠實、負責的科學研究,「還有很多東西要去釐清」。
劉正彥帶領團隊投入地震前兆研究,他說,就像天氣預測需要溫度、水氣、壓力等數據,找出可靠地震前兆也需要全球高時空解析度的電漿資訊,福五雖帶來很大幫助,但資料量仍有限,期待預計今年下半年發射的福衛七號可以帶來更大進展。
福五拍攝的影像到今年六月已經累積超過6000組,包括去年十一月底「印尼度假勝地峇里島阿貢火山」噴發後的災情監測、去年十二月「美國南加州文圖拉郡」爆發野火後的災區影像,也有隸屬伊朗的巴拿馬籍油輪「桑吉號」於今年一月沉船後,油污在東海擴散的情形。中心表示,今年九月還會進行一次影像調校工作,解析度有望再突破的。
福五原始設計目標影像解析度是黑白2公尺、彩色4公尺,目前已達黑白3公尺、彩色5公尺的解析度,希望能繼續突破,今年三月知名法國衛星圖像經銷商「Spot Image」對福衛五號彩色影像深感興趣。
台灣影像還原技術在這次過程中也受到肯定,加拿大遙測軟體公司PCI曾想協助改善影像,但做不到台灣團隊的還原程度,稱讚台灣團隊很聰明。
【往下看更多】
►負債高達75億!46年知名零售商宣布破產
►拜登對中國傳統晶片發起「301條款」 中方不滿:將採取必要措施
►真有外星人?全美目擊UFO出沒 美前國防官員曝:政府隱瞞事實
【熱門排行榜】
►悲傷!好市多「一福利」沒了 縮水4階段曝
►高雄人注意!4行政區明停水「最久15小時」 估22萬戶受影響
►打針、防水重做都沒用! 友怨「這公設」害狂漏水:早知不買頂樓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