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發行穩定幣? 楊金龍回應了
(2025/10/14 14:23)美債解套、穩定幣崛起,美元資產是否該趁勢加碼?《理財必修課》EP17
近來台幣強勢升值,一度觸及28元關卡,使得美元資產顯得相對便宜。搭配美國政局動盪、川普力推的「穩定幣法案」迅速通過,市場風向正在改變。《理財必修課》EP17 聚焦美元資產的下一步,由主持人阿格力與詹璇依對談兩位財經專家—翁偉捷分析師與鄭廳宜教授,深入剖析穩定幣背後的戰略佈局、美元資產的機會與陷阱,以及投資人該如何在這波資金與政策浪潮中自處。
台幣升值與美元資產:撿便宜還是誤進風口?
主持人一開場便指出,近期美元資產雖仍有吸引力,但匯損卻使得許多投資人「又愛又怕」。阿格力點出矛盾現象:「美股創高,但台幣升值後換算回來,報酬率常被吃掉。」不過他也提醒,換個角度來看,當前用強勢台幣換進美元資產,某種程度上是「用折扣價買進未來潛力」。
鄭廳宜教授也強調,台幣這波升值過猛,貿易戰尾聲已現,預估再升空間有限;再者,全球降息週期正同步啟動,美國下半年甚至可能激進降息。種種跡象顯示,美元資產的匯率壓力將趨緩,持有者有望鬆一口氣。
穩定幣法案:貨幣新秩序的開端?
本集節目的另一個焦點,是美國新通過的「天才法案」(Genius Act),針對穩定幣設下法規,標誌著數位貨幣政策正式進入主流金融體系。翁偉捷比喻穩定幣為「遊樂場代幣」,背後以高流動性資產(如短期美債)儲備並保證1:1與美元掛鉤。更關鍵的是,穩定幣不允許發放利息,以避免動搖傳統銀行體系,這也顯示美國試圖在數位金融與傳統金融之間取得平衡。
穩定幣之所以受到重視,背後隱含美國對抗貨幣霸權轉移的急迫感。鄭廳宜指出,川普政府迅速通過法案,不只是搶佔數位金融主導權,更是要用穩定幣「強化對美債的需求」,間接協助美債價格穩定,解決長期以來的債務疑慮。
投資穩定幣:真能創造收益?
雖然穩定幣本身不孳息,但翁偉捷分析了多種間接「變多」的方法。例如透過「質押」獲取報酬、參與流動性挖礦、或搭配其他金融商品形成「升息型穩定幣」等機制,皆可能讓資產增值。更重要的是,若穩定幣未來與黃金、商品等掛鉤,將為這些資產注入新一波需求與投資商機。
鄭廳宜更直言,美國要求穩定幣背後須有美債擔保,等於是創造了新的購債需求來源。加上全球央行同步寬鬆、金融機構放寬槓桿限制,讓穩定幣成為協助美國「債市去槓桿」的重要拼圖之一。

美股投資:高點與泡沫的兩難
在股市投資層面,翁偉捷提醒,雖然美股創高,但無論是巴菲特指標(市值與GDP比)還是席勒本益比,均處於歷史高檔,市場泡沫風險不容小覷。他建議,若為長期投資者,務必謹慎擇時與擇股;短線則需追蹤川普政策方向,例如核能、AI基礎建設與傳統能源等產業,可能仍具備上漲潛力。
至於面對匯率風險,他也建議投資人採「分批換匯」策略,或先將資金留在美元資產內部操作,待時機成熟再轉回台幣。

台股焦點:強者恆強,AI仍是主線
即使美元資產具吸引力,鄭廳宜提醒,台股依舊存在機會。他指出,AI與半導體仍是主流,尤其像牧德、昇陽半導體等公司,受惠於高毛利與新產能釋出,未來表現可期。他也坦言,過去一年漲勢集中在少數強勢股,未來「買對產業比選股更重要」。
此外,若台幣升值成為常態,對於進口導向或內需型企業將是一大利多,投資人可望從中尋得相對抗跌甚至受惠的標的。
結語:政策與趨勢交織,投資人需審慎選邊站
從美債到穩定幣,再從股市到匯市,當前金融市場正處於劇烈轉變的關鍵時點。美國政策明確導向寬鬆與貨幣創新,全球同步降息,顯示資金流動的主戰場正在重塑。投資人若能掌握趨勢、洞悉政策導向,即便市場風高浪急,仍有機會搶得先機。
【熱門排行榜】
►降價30億也沒用! 張綱維淡水28層爛尾樓三度流標
►小雪好運來! 「5星座+5生肖」財運穩中有進 正偏財超旺
►記憶體價格狂飆 「這些族群」慘了 專家:小心低接又跌到18層地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