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首頁 搜尋
東森財經新聞台 Apps
Play 商店 免費下載
下載
首頁財經新聞 > 其它 > 老年不是下坡路 而是進入圓融境界

老年不是下坡路 而是進入圓融境界

2017/10/24 15:56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文/黃漢華

你害怕老年嗎?進入老年,就代表人生走下坡了嗎?

「老年絕對不是青年的終點!」日本禪宗僧人、也是百萬暢銷書作家的枡野俊明如此表示。

枡野在距離東京一個半小時的曹洞宗德雄山建功寺擔任第 18 代住持。這座廟宇建於 1560 年,位於神奈川縣橫濱市的一個社區。

來到廟宇門口,拾階而上,寧靜的後方是一片高聳參天的綠色竹林,充滿禪意。這裡是當地信眾的精神重鎮,時常有人來找枡野聊天談心事。

枡野多才多藝,他也是庭園設計師、多摩美術大學環境設計系教授,擅長設計禪味庭園,被大陸喻為日本國寶級枯山水大師。

細數? 野的代表作品,包括加拿大東京駐日本大使館、柏林日本庭園等等,他還被《新聞周刊》日本版評選為「最受世界尊敬的 100 位日本人」,並獲德國聯邦功勳十字勳章。NHK 電視台也選他為宗教與藝術的代表人物,幫他拍攝紀錄片,安排他重返小學母校,勉勵孩童。

這位暢銷作家雖然享有盛名,每天清早依然為佛壇奉茶,為民眾主持喪禮、念經。

在建功寺的一個房室,有個書架放滿了枡野的著作。過去他的著作偏向介紹禪宗,近幾年,觀察到日本社會老化問題愈來愈嚴重,他將寫作主題擴大到心靈層面。

從與信徒的對話中他發現,大家的心事大致可分為不安、煩惱和猶豫等幾類。其中,憂慮老年生活已成為常見的問題。

他在著作《老後所煩惱的事,有九成都不會發生》(台灣中文版由天下文化出版)的序文說道,進入老年,代表眼前有一座與過去截然不同的連綿群山在等待著。在群山裡,爬完一座山,慢慢走下來,會期待攀爬下一座山,愉快的上坡路將帶領到人生最後,所謂老年就是這樣,而非走下坡路!

擔心未發生的事 不如思改變

聽多了信眾的煩惱事,枡野寫了《你所煩惱的事,有九成都不會發生》《人生的麻煩事全都可以消失》《不為錢煩惱的老後:讓人生過程更美好,禪的金錢使用法》等書。加起來他的著作已近百本,總共賣了上百萬冊。

俗話說:「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他認為,現代人想要長命百歲,已經不是奢望,可是,煩惱卻依然不少。

他分析,人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煩惱?為什麼感到侷促不安?主要來自兩方面:

第一,此刻擔心還沒有發生、未來卻可能會發生的事。例如,有人天天擔心公司倒閉。可是,如果能換個想法,思考如何改變,讓公司不會倒閉,就會著手改善公司,逆轉局勢。

第二,追悔過去的事。人們總是懊悔,如果當時能夠不要這樣做,該有多好。可是,發生的事就發生了,不能用橡皮擦抹去,不如反省為什麼會失敗,問題在那裡,了解原因,累積經驗,以後不要再次犯錯。

「閑古錐」境界 人生圓熟階段

最近幾年,隨著日本人口老化,枡野也關注老人議題,幫大家尋找有意義的退休生活。

他的主張是:「工作可以退休,但是,人生沒有退休!」只要自己的身體健康,就應該繼續為社會貢獻下去。

他發現,日本戰後嬰兒潮世代撐起日本的經濟奇蹟,但他們只知道工作、工作、工作,退休後,待在家裡看電視,或是被電視看,十分可惜,不妨去學些技術,培養興趣,充實人生。

他在著作中也不斷強調,人的體力會衰退,不再像年輕時一樣充沛,目標和價值似乎也會隨著年紀而怠惰,但是,心靈精神卻可以持續成長,因此,對於成長一事,不能懈怠。

再來就是人際關係。退休長者過去是為家人而活,貸款買房子,讓家人安穩度日,可是,子女總會長大,房貸也會還完。但是,人人都有潛在才能,不要忘了你自己,應該結合地緣、人緣,善用人脈,社區資源,服務社會。

「老年不是年華老去,而是進入圓熟境界,」? 野引用禪宗用語「閑古錐」形容。

他解釋,閑古錐是指使用多年的老舊錐子,雖然不像全新的錐子般銳利,但是,因為錐尖不銳利,使用時不必擔心受傷,用起來也很順手。儘管老錐子沒有炫目刺眼的銳利光線,但是,依然有著深鈍的光芒。

人也一樣。年長的人累積了豐富經驗,智慧既深且廣,膽識不會輕易受到外界影響,這正是純熟老練才有的味道,沒有人能夠否認這些經驗的重要性,這種圓熟狀態其實令年輕世代無法望其項背,怎麼也模仿不來。

因此,離開職場的「閑古錐」,可以找到發揮所長的機會。

比方說,社區委員會或大樓管委會的協調工作。這種工作必須整合多方意見,需要相當經驗、看過夠多場面的人才能適任。

他說,回溯江戶時代,一般百姓住在名為「長屋」的雜院裡,房東就是名副其實的閑古錐。一旦發生緊急狀況,住戶會馬上找房東商量,解決問題。那個時代,人們有著「房東如親、房客如子」的人際關係,即使現在已經大相逕庭,但每個地方還是需要「房東」這樣的人。

退休前提前準備 找回真實興趣

枡野還為 50、60 歲的人寫了《超越老人的智慧》(暫譯),鼓勵大家在退休前五年,就開始準備,檢視自己有那些才能技藝,不要等到退休之後才思考,就有點晚了。

「等我有了時間,一定要做些喜歡的事,」忙碌的時候,大家總會這麼想。

可是,據他觀察,等到真的有時間了,卻不知所措。他認為,不少人還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很難有具體目標。

其實,不妨想想自己的嗜好,試著回顧童年,可以找到真實的興趣。

他說,童年時的我們總是依著自己的喜好,投入其中,不帶任何目的,純粹是因為喜歡,因此沉迷其中,嗜好的原點就在這裡。如果還沒找到喜歡的事,不妨回想那一段歲月。

他期許自己要扮演幸福老年的推手。由於九成的人都不會自發性規劃退休生活,需要旁人提醒,他期許自己就是那個敲醒警鐘的人。

 

來源:《遠見 2017 退休特刊》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遠見 2017 退休特刊

 

【往下看更多】
5年9條命!國六「橋聳雲天」又傳墜落意外
興櫃:碩網(7547)上櫃案4/30審議,綠岩能源(7833)4/25送件申請登興櫃
產業:英特爾宣布,莊蓓瑜出任台灣總經理,5/1起生效

 

【熱門排行榜】
算命也略懂? 媽用ChatGPT看手相 淚崩了
咖啡優惠來了! 星巴克連4天 7-11美式、拿鐵「買1送1」一次看
朱立倫下令:發動罷免賴清德
Live 直播Live 直播
FB分享
字體變大
字體變小
加入Facebook粉絲團
訂閱Youtube頻道
收合
四月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025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30
3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00:00
01:00
02:00
03:00
04:00
05:00
06:00
07:00
08:00
0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