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槓桿開爆獲利翻倍! 川普一搞「慘賠2400萬」嘆:高檔凹單是找死
(2025/04/18 18:38)台積加碼投資美國 《晶片戰爭》作者揭背後2大盤算

台積電(2330)宣布再投資1000億美元於美國,此舉不僅強化美國在先進晶片製造的地位,更被視為應對川普政府貿易戰的策略之一,對此,《晶片戰爭》作者米勒(Chris Miller)在《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撰文分析台積電此舉背後的兩大盤算。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本週站上白宮講台,宣布這項美國史上最大外國直接投資,坦承「有點緊張」,而整個半導體產業也正密切關注川普的關稅政策變化。川普曾指責台灣「偷走」美國的半導體產業,並威脅對台灣課徵高達25%、30%甚至50%的關稅,讓企業面臨更高的成本壓力。
★【理財達人秀】台積沒大漲 等什麼? 中鼎踩雷接不接? 庫藏股追誰?★
此次投資計畫涵蓋三座新晶圓廠、兩座先進封裝廠,以及一個研發中心,若按照台積電目前在亞利桑那州的廠區規模來看,美國產能仍只占台積電全球生產的一小部分,但在先進製程的比重將提高,特別是針對AI晶片的生產。
台積電目前正與輝達(Nvidia)洽談在美國生產其最先進的Blackwell AI晶片,若此投資案能涵蓋台積電的先進封裝技術,將使AI加速器可在美國完整製造。此外,鴻海(2317)等台灣廠商也計畫在美國設立新工廠,組裝這些AI晶片伺服器,雖然某些關鍵零組件仍需來自日本和南韓,但美國將減少對台灣生產的依賴。
米勒指出,台積電選擇在美國加碼投資,首先是為了降低關稅風險。川普的貿易戰已對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課徵高額關稅,並威脅將台灣納入徵稅範圍。對於台積電這樣的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核心企業來說,這可能導致成本上升並影響價格競爭力。儘管台積電可能將部分關稅成本轉嫁給客戶,但若透過此次大規模投資換取免稅待遇,將能避免價格上漲的不確定性,並提升與美國政府的合作關係,使投資更具戰略價值。
除了關稅考量,台積電另一大盤算則是因應美國對其市場壟斷的關切。川普在發表談話時直指,「台積電幾乎擁有高端處理器市場的壟斷地位」,而在美國科技產業史上,擁有90%市占率的企業往往會受到反壟斷審查,如AT&T、IBM、微軟(Microsoft)和Alphabet等科技巨頭都曾遭遇類似處境。台積電選擇透過美國投資,來強化與美國政府的關係,在潛在的市場監管壓力下,透過建立本土生產據點來降低政策風險,使其在美國市場的影響力更加穩固。
米勒也提到,台積電的國際擴張雖然符合商業考量,但台灣人仍擔憂,這是否會削弱「矽盾」的戰略價值。由於台灣掌握全球90%以上的先進晶片生產,其半導體供應鏈被視為國際間制衡中國的關鍵因素。然而,隨著台積電在美國的生產規模擴大,美國是否還會像過去一樣全力支持台灣,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議題。
不過,儘管美國投資案規模龐大,但米勒認為,台積電的主要產能仍將留在台灣,且AI晶片以外的消費電子產品仍將仰賴台灣與中國供應鏈。台灣政府則希望透過這次投資案,讓美國政府在經濟與安全領域對台灣的支持更加鞏固。
米勒認為,台積電這次1000億美元的投資,不只是單純的產業決策,而是結合經濟與地緣政治考量的綜合戰略。透過深化美國布局,台積電不僅降低關稅風險、鞏固與美國政府的關係,更確保自身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的競爭優勢。
對美國而言,這筆投資將進一步強化其先進半導體製造能力,減少對台灣的依賴,並在AI晶片產業中取得更穩固的地位。而對台積電來說,這不僅是市場策略的調整,更是對未來半導體產業格局的提前布局。
(封面圖/翻攝自白宮YT)
【往下看更多】
►台積電向外擴張 眾人憂台灣被掏空? 總經專家笑:那你真是Low了
►台積出走台灣剩什麼? 吳子嘉憂「菲律賓化」:1歲孫怎辦
►台積擴大赴美投資 郭智輝讚「決策非常棒」:掌握全球市場最好機會
【熱門排行榜】
►DeepSeek如何取得其晶片? 輝達全說了
►台積電首季EPS 13.94 創同期新高 股期急拉翻紅
►台積法說今登場!大摩推演3劇本:短期難回9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