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關稅將揭曉? 外媒:數週內宣布
(2025/07/16 14:11)「大而美法案」通過 台積電也受惠! 內容、對台影響一次看

美國眾議院通過總統川普的「大而美法案」,法案將使大部分減稅措施永久化,同時增加邊境安全、國防和能源生產的支出,具體內容以及對台灣將有哪些影響,本文將為您整理分析。
★【理財達人秀】輝達出手 軋爆外資? 仁勳勝利日 誰搶強風飆★
一、什麼是「大而美法案」?
根據CBS NEWS報導,「大而美法案」的核心是川普於2017年推動的《減稅與就業法案》的延續,眾議院於週四以218票贊成、214票反對的結果批准通過,法案的部分資金來自對醫療和營養項目的大幅削減,例如醫療補助(Medicaid)和補充營養援助計劃(SNAP),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法案將在未來10年增加3.4兆美元的聯邦赤字,並使數百萬人失去醫療保險,但共和黨和白宮對這些預測提出質疑。
參議院共和黨人採用了一種名為「預算協調」的程序通過「大而美法案」,該程序限制可通過簡單多數表決的政策類型,法案當中某些條款被刪除,其中包括下令出售公共土地的條款,以及暫停州政府對人工智慧監管的條款。
二、「大而美法案」重點內容?
醫療補助限制
該法案包括對醫療補助(Medicaid)的限制,計劃為低收入和殘疾美國人提供政府資助的醫療保健,針對部分健全成年人提出工作要求,並且更頻繁地進行資格審查。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法案將導致未來十年內1180萬美國人失去醫療補助的醫療保險。
參議院共和黨人提議大幅削減醫療補助(Medicaid)資金,部分措施是到2032年逐步將醫療服務提供者稅率從6%降至3.5%。由於該問題在最近幾週成為該法案的癥結之一,該時間表比參議院共和黨最初的提議推遲了一年。這與眾議院最初通過的法案有所不同,該法案旨在透過凍結各州醫療服務提供者稅率(以當前稅率為準)並禁止各州設立新的醫療服務提供者稅率來降低聯邦成本。
由於一些共和黨參議員對醫療補助限制措施可能對農村醫院造成的影響表示擔憂,該法案還包括設立一個農村醫院穩定基金,該基金將在降低醫療服務提供者稅率的同一時期為農村醫院撥款500億美元。
國土安全與移民
「大而美法案」包括超過465億美元用於邊境牆建設及相關費用,450億美元用於擴大在押移民的拘留能力,以及約300億美元用於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ICE)的招募、培訓和其他資源。
法案還規定,尋求庇護者的最低費用為100美元,低於眾議院最初法案中規定的1000美元。參議院議員排除了向所有申請庇護者收取1000美元費用的可能性。
提高州和地方稅收減免(SALT)
法案將提高州和地方稅收減免的上限,從1萬美元提高到4萬美元,5年後上限將恢復到1萬美元,這與眾議院最初通過的法案有所不同。
在法案出台之前,納稅人可以從聯邦稅中扣除所有州稅和地方稅,一些政策制定者表示,主要惠及紐約州和加州等高稅率州的富裕房主,但支持提高上限的人士認為,1萬美元的上限正日益影響居住在房產稅上漲地區的中產階級房主。
綠色能源政策
法案將在很大程度上,終止《2022年通膨削減法案》當中針對清潔能源、電動車和能源效率項目的稅收優惠政策,包括取消針對新舊電動車、家用電動車充電設備安裝以及隔熱或節能供暖製冷系統的稅收抵免。
法案還終止溫室氣體減排基金,該基金為非營利組織提供資金,用於資助減少社區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的計畫,但現有合約和撥款不受影響。
食品券限制
法案仍將SNAP(即食品券)的成本轉嫁給部分州,該計劃目前完全由聯邦政府資助。
自從2028年開始,聯邦政府將繼續為錯誤支付率低於6%的州全額資助該福利,至於錯誤率高於6%的州將承擔5%至15% 的成本,各州在計算其份額方面也享有彈性。
該方案也與眾議院關於健全成年人領取SNAP福利的年齡要求版本達成一致,目前18至54歲的健全成年人,必須滿足工作要求才能獲得資格,參議院和眾議院的法案都將年齡要求更新為18至64歲。
解決債務上限問題
法案將把債務上限提高5兆美元,超過眾議院通過的初始法案中設定的4兆美元,藉此因應美國龐大的債務問題。
兒童稅收抵免
目前2000美元的兒童稅收抵免額度將在2026年恢復到2017年前的1000美元,根據「大而美法案」規定,稅收抵免額度將永久增加至2200美元,比眾議院最初通過的增幅減少300美元。
加班費和小費扣除限額
法案將允許個人從稅款中扣除一定金額的小費工資和加班費,這些條款將於2028年到期。
支出法案中的「小費免稅」條款將為收取小費的工人提供新的扣除額,免除應該繳納的聯邦所得稅。
三、「大而美法案」對台灣有何影響?
CNBC曾報導分析,法案可能降低半導體製造商在美國建廠的成本,根據參議院通過的版本,半導體公司的稅收抵免將從25%升至35%,增幅超過法案草案提出的30%,可能獲得抵免額的公司包括台積電、英特爾、美光科技等大廠,但前提是必須在2026年之前建設新廠。
稅收抵免加碼將強化2022年《晶片與科學法案》的激勵措施,該案包含390億美元(約新台幣1.1兆元)補助款,以及750億美元(約新台幣2.1兆元)製造業貸款額度,旨在扭轉半導體業過去數十年外移亞洲的趨勢。
旅美學者翁履中也在臉書分析表示,「大而美法案」對「投資美國、製造美國」企業給予稅務與規則誘因、僅在美國銷售、不實質設廠或就業的外企則面臨更嚴格的限制與稅務壓力,川普政府明確向世界宣告「投資美國」的必要,這對台灣企業是嚴肅的提醒,希望繼續深耕美國市場,勢必須重新審視其全球供應鏈與佈局策略,不只是關稅問題,而是稅制、補貼、規範與政治風險的全面盤點。
他提醒,包括高科技製造業、電動車供應鏈、半導體與綠能產業,若選擇僅在海外生產再出口美國,在稅制與法規上恐怕會逐步處於劣勢,美國這一波稅改給願意在美設廠、創造就業的企業,提供更多抵免空間與財政支持。
翁履中認為,台灣政府與產業界應該更積極理解美國的「選擇性開放」原則,過去全球化時代的市場自由流動邏輯,正在被帶有國家安全、產業回流、就業本土化概念的再全球化(Reglobalization)邏輯取代,現在的美國不是歡迎所有資本,而是歡迎願意與美國經濟共同成長的資本。
(封面示意圖/翻攝自白宮YT)
【往下看更多】
►中國電商「先漲價再打折」 法國重罰13.6億:是欺騙
►暑期營隊5天20萬! 家長「為學習歷程」砸重金 教授直言:浪費錢
►準備付錢! 川普:將發信通知各國稅率
【熱門排行榜】
►台美關稅不樂觀? 立委輪番質詢 外交部全說了
►仙塔受寵「拿了富商4千萬」 貴婦曝大量親暱照 驚爆狗血內幕
►逾60名空服員申訴 育嬰留停影響調薪 長榮回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