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首頁 搜尋
東森財經新聞台 Apps
Play 商店 免費下載
下載
首頁財經新聞 > 房產 > 陸敬民/防疫險去年大賺今年慘賠的啟示 看預售屋關鍵5現象

陸敬民/防疫險去年大賺今年慘賠的啟示 看預售屋關鍵5現象

2022/05/31 12:01 東森新聞
陸敬民/防疫險去年大賺今年慘賠的啟示 看預售屋關鍵5現象

文/《住宅週報》社長陸敬民

近期各大新聞媒體與談話性節目,不約而同放送「房市景氣將反轉下行」的訊息,但從2020年第四季至今,通常每隔一季就會出現結論截然相反的統計新聞,容易令人無所適從。

★鎖定更多房產新聞,請上【東森挑房趣】粉絲頁

在我看來,近期房市有5大現象值得消費者留意:

★【理財達人秀】40兆換15% 台稅驚心?法說夜開獎 翻身飆股出列★

一、預售屋市場景氣將反轉?重點在何時反轉?

由於國內有關房市的統計種類多元且分散,從內政部、建商、房仲、再到房屋雜誌與房屋網站都有,缺乏夠份量、夠準確、且無預設立場的房市大數據權威機構一錘定音,一旦政府、業者、專家、名嘴、利益團體有了私心,挑對自己有利的來解讀,就更讓房市景氣撲朔迷離。

▼近期房市景氣撲朔迷離。(圖/東森新聞張琬聆攝)

對於今後預售屋市場景氣研判,我的看法是:今年底前進場的預售屋新案房價不會下跌,明年這時候再來談預售屋新案房價是否下跌會比較適合。若今年蛋殼區表現不佳,只能說明蛋殼區房價漲幅已難為市場接受,所以呈現買賣拉鋸、停滯狀態,不代表蛋黃區跟蛋白區也是同樣表現。投資客不妨趁此檢視籌碼、汰弱留強。自住客若有預算考量,不妨先蛋白後蛋黃。

二、今年預售屋市場主旋律,應該是年中短暫整補,年底伺機再漲一波,關鍵在於「限制換約」是否通過?還有開後門的大小。

所謂「此一時也彼一時也」,今天成功不代表明天成功,因為環境與形勢一直在改變。

從保險公司防疫險去年大賺、今年卻慘賠這件事,來看預售屋投資前景:過去大賺的換約套利模式,今年進入倒計時,投資預售屋將被限制換約到交屋,而且交屋後還要重新起算5年,投資客無法透過轉嫁成本與稅金來讓渡合約,投資客變得無利可圖。

▼專家認為過去大賺的預售屋換約模式,將變得無利可圖。(圖/東森新聞張琬聆攝)

不過,5月起立院對「限制換約」的態度曖昧不明,甚至將法案延審到9月,「政府打假球」、「草案將大開後門」的說法在房市蔓延,給了投資客僥倖一搏的勇氣。

打房政策飄忽不定,對產業與市場的傷害,遠大於打房政策付諸行動。政府已在去年底和今年5月忽悠民眾兩次了,到了9月若再忽悠,屆時恐怕就連自住客都會變成投資客。

三、若今年底,立院打炒房草案按行政院版本三讀通過,既未放寬限制換約條件,也沒有給投資客緩衝時間,屆時預售屋換約的投機性買盤勢必一哄而散。

投機性資金買盤雖然離開了預售屋,但未必一定會都轉進中古屋市場,因為兩者的賣方、交易模式、套利模型都不一樣,所以預售屋換約投資市場急凍,不一定代表中古屋投資市場興起。

▼投機買盤離開預售屋,未必都會轉進中古屋市場。(圖/東森新聞張琬聆攝)

四、供應端方面,建商無法徹底擺脫預售模式,先建後售難以成為新案市場主流。

由於導致建商造價飆升的結構性因素沒有消失,那些已經購地推案的建商,沒理由也沒必要在今年底前自砍價格。 比較有可能出現的最壞情況是:今年預售屋市場買氣不僅急凍而且持續低迷到年底,最快也要等到明年第一、二季的新案才會出現所謂的「讓利降價」局面。

承上,因造價暴增、工人難找,市場一度傳出建商將採先建後售的銷售模式,我認為只會出現在特定中小型建商,難以成為今後新市場主流。

▼先建後售將成為新建案的市場主流。(圖/東森新聞張琬聆攝)

先建後售並不符合多數建商資金運作模式,因為首先建商講求投資報酬率,其次透過預售階段也可以測試水溫與消費者接受度,因此「純預售+封盤+邊建邊售直到完銷」,或「一開始邊建邊售直到完銷」,比較有可能成為後打房時代的房市新常態。

五、內政部打炒房一路走來虎頭蛇尾、言行不一,恐引發民眾疑慮、甚至不滿,請政府官員慎防信任危機。

「限制換約」是打炒房草案的神主牌,5月上旬竟然傳出鬆動,雖然內政部立即止血,但5月中下旬隨即遭立法院打臉延審。若今年9月這一條再大開後門、甚至全案擱置,政策如同兒戲,勢必讓民意炸鍋,屆時「政務官為政策負責」的悲劇恐將發生。

▼打炒房草案雖尚未經立院審核通過,但已引發市場諸多疑慮。(圖/東森新聞張琬聆攝)

另外,打炒房法案目前在「哄抬炒作房價/引發民眾恐慌/擾亂市場秩序」這些觸法的構成要件上,定義不夠明確,不但授予稽查和執法官員過大的權力,給了官員一張空白支票,也讓建商與代銷業者,還有接待中心第一線的銷售人員無所適從。在可預見的未來,市場上將會有許多預售建案陽奉陰違:也就是台上預約制、台下中人制,真正有剛性需求的自住型購屋者,仍舊不容易買到合理價格的房子。

▼陸敬民針對近期房市提供5點觀察。(圖/陸敬民提供)

最後,美中貿易戰與疫情肆虐所架構的通膨大環境仍未改變,現在又增加了烏俄戰爭和中國封城,導致貨物塞港加劇,加上國內疫情失守,確診人數蔓延全台。表面上來看購屋民眾縮手,自住與投資交易量下滑,實際上房屋所代表的「避險」與「長期收益」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就如同當年的儲蓄險一樣,對民眾有著極難撼動的刻板印象與影響力。

除非,蔡政府能在僅剩2年的任期內,真正落實20萬戶社宅到市場,讓民眾有感,降低民眾、特別是租屋族群對於擁有資產的焦慮,否則基於過去40年台灣房地產的發展經驗,儘早擁有資產,依然是年輕家庭安身立命、甚至財富倍增的最具體方式與手段。

作者/陸敬民 《住宅週報》社長。淡江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自由時報》房地產記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東森新聞立場

(封面圖/東森新聞張琬聆攝)

《EBC東森電視》最新網路節目《房事八點檔》,為您解惑各種買房大小事。

《房事八點檔》最新一集:營造成本飆漲這技能必學!準備「神秘道具」驗屋不求人

 

 

【往下看更多】
全台自助洗衣店數創新高 每年利潤多少?專家算給你看
基隆沒潛力?屋主轉賣大賺8百萬 投報率140%靠這個
阿扁台南居所逢賣必賺?這次還一舉拱上豪宅稅門檻…5因素曝光

 

【熱門排行榜】
726大翻車「青鳥女友爆氣」 他淪出氣筒提分手 網讚 :罷免女友成功
金管會祭新規 高股息要掰了? 專家揭變通後門
「知名花生醬」出包!黃麴毒素超標2倍 火速下架
關鍵字: 預售屋打炒房換約投資客買房
Live 直播Live 直播
FB分享
字體變大
字體變小
加入Facebook粉絲團
訂閱Youtube頻道
收合
七月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025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1
2
00:00
01:00
02:00
03:00
04:00
05:00
06:00
07:00
08:00
0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