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首頁 搜尋
東森財經新聞台 Apps
Play 商店 免費下載
下載
首頁財經新聞 > 房產 > 聊天談住家比的是身家 他問「用地區看人」是常態?網嘆:鄙視鏈一直存在

聊天談住家比的是身家 他問「用地區看人」是常態?網嘆:鄙視鏈一直存在

2023/02/24 12:31 東森財經新聞
聊天談住家比的是身家 他問「用地區看人」是常態?網嘆:鄙視鏈一直存在

學生時期考試比成績,出社會比的竟是住宅地區?網友分享經驗,自稱朋友或同事在聊天過程,不時提到自己住哪裡,時間久了會習慣從對方住的地區來看這個人,而且出社會越久感覺越強烈,論點吸引一票網友共鳴;對此專家認為,現象反映出台灣房價嚴重M型化,造成民眾產生階級落差的心態,更容易以區域評斷個人出生背景,建議還是要回歸需求面,調整心態才能在高房價時代活得開心。

★【理財達人秀】拉1110點 國安天堂? 有差別上漲 右下角撿便宜!

住蛋黃區高人一等? 北台灣用區域看人更名顯

網友在PTT論壇發文,詢問是否觀察到一種社會現象,只要有剛認識的朋友或同事在聊天過程,對方經常會提到住家區域,例如台北人只要講到住大安、信義或是板橋等蛋黃區,內心都會萌生「他應該很有錢」的念頭,類似情節在多年以前很少發生,即使聽到也完全無感,好奇從何時開始讓大眾習慣用區域看人。文章掀起其他網友共鳴,有人強調「區域鄙視鏈應該是一直都有」、「有買過房子研究過各區房價後會更有感」,另有觀點認為「印象中是台北市飆漲以後才開始發生這種現象」。

東森財經隨機採訪民眾,高雄30歲的林小姐表示,確實遇過朋友以住家區域自我介紹,北台灣的情形更明顯,例如自己曾在台北工作與朋友閒聊,常常聽見對方提到「我住大安區」、「信義區就在我家隔壁」等說法,房價越高的地區更容易被彰顯,「例如天母是台北知名豪宅區,住戶不會說士林,通常會自稱天母人,感覺就是強調高人一等,類似情形很常見。」

▼網友自稱,只要有剛認識的朋友或同事在聊天過程,對方經常會提到住家區域,好奇從何時開始讓大眾習慣用區域看人。(圖/翻攝PTT論壇)

房價M型化造成階級差距 回歸需求面生活更開心

全球居不動產情報室總監陳炳辰指出,特定區域規劃上可能吸引高資產階層定居,包括周邊商家、綠地空間以及學區等都有一定水準,建商當然不惜成本興建高價物件,這些因素都讓生活圈氛圍不比一般,造成定居或選購者有高人一等的討論度,該狀態亦有利房價上的操作,黃金門牌說法得以孕育而生,早期如天母受惠外僑學校,民生社區則有美式社區規劃,不同於本地的宜居風格形塑出高價品味,近期如大安森林公園、信義計畫區則是富豪聚落,同樣以錢堆積出身份象徵,最近還傳出青埔購屋者出於房價因素不與中壢為伍,房產在階級差異上的關聯性可見一斑。

陳炳辰認為,這類現象反映出台灣房價嚴重M型化,造成民眾產生階級落差的心態,更容易以區域評斷個人出生背景,尤其房產價值不斐,以資產來貼標籤也不足為奇,即便非資本主義社會的中國,定居上海或山西也有不一樣的輿論氛圍,不過人比人氣死人,比完居住地區又要比車、比名牌包甚至是學歷,建議還是要回歸需求面,調整心態才能在高房價時代活得開心,例如民生社區多為老宅,裝潢與維護費用高而且距離捷運站點也遠,年輕人可能更青睞中山區的便利性,過分拘泥於刻板印象的迷思大可不必。

(封面圖/東森財經資料照片)

 

【往下看更多】
台北無產階級月收80K 他精算「40歲才能買房生孩」崩潰:怕連累下一代
今年買房去吃藥?賴正鎰轟帥過頭「不知所云」 利空早已出盡
想勸母賣老家透天!他曝一規劃「輕鬆免工作」 網酸:啃到見骨

 

【熱門排行榜】
行動電源丟垃圾車 當心6000元恐飛了!4據點可回收換錢
關稅政策恐致經濟衰退? 川普認了:因想避免大蕭條
「反指標女神」一動作 川普秒大赦! 網友湧入朝聖:台股有救了
關鍵字: 房價M型化貧富差距高房價區域首購
Live 直播Live 直播
FB分享
字體變大
字體變小
加入Facebook粉絲團
訂閱Youtube頻道
收合
四月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025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30
3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00:00
01:00
02:00
03:00
04:00
05:00
06:00
07:00
08:00
0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