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首頁 搜尋
東森財經新聞台 Apps
Play 商店 免費下載
下載
首頁財經新聞 > 房產 > 夫妻月薪8萬揹400萬房貸!0存款卻讓網友推爆

夫妻月薪8萬揹400萬房貸!0存款卻讓網友推爆

2019/05/20 16:51 東森財經新聞
夫妻月薪8萬揹400萬房貸!0存款卻讓網友推爆

▲一名台中網友透露,最近夫妻倆才簽下600萬元的預售屋。(圖/取自台中房地產討論區臉書社團、東森新聞資料畫面)

 

如今不少民眾認為台灣房價普遍偏高,因此寧願選擇租屋也不願負擔房貸買房,而近日就有一名台中男網友在臉書透露,自己與未婚妻月薪加起來約8萬元,但2人最近卻衝動買下6百萬元的預售屋,並且想在15年內還清貸款,不料,每月扣掉貸款3萬元及保險費後,夫妻倆只剩3萬元生活費,根本無法存錢,也讓他感嘆「生活品質全沒了」。不過,許多網友看完,卻是一面倒支持原PO的決定。

 

該名男網友昨日(19日)在臉書公開社團「台中房地產討論區」發文表示,自己與未婚妻才剛過40歲,2人月薪加起來約8萬多元,但若扣掉人、車保險費剩不到7萬。至於最近才買下的6百萬預售屋,他們打算貸款4百萬,此外,原PO也表示,「不想背太久房貸,所以想15年內還清貸款,每月約3萬元,這樣每個月就只剩3萬多元的生活費」。

 

▲原PO表示,「不想背太久房貸,所以想15年內還清貸款,每月約3萬元,這樣每個月就只剩3萬多元的生活費」。(圖/取自台中房地產討論區臉書社團

 

不過,對於下手買房的決定,也讓原PO直呼,「這幾天一直望著那張紙發呆,每年出國旅遊沒了,年底要和未婚妻一起換新iPhone沒了,連老婆最愛去吃的拾七也沒了。」但事實上,原PO也提到,早在15年前他就想買一間小套房,也有在看兩房的房型,不過當時還年輕,心想換大房後再說,「記得當時的電梯大樓,北屯區1字頭很多好選擇,然而現在...想要住新屋,又沒太多錢,只能往廍子段找。」

 

但此文一出後,大批網友都認為,他現在所做的決定是正確的,「其實如果15年還完,我覺得你不會後悔的,加油」、「55歲時,有間15年新的大樓沒貸款,不管要賣掉或是繼續住都划算阿」、「15年後你會覺得值得的,錢沒有不見只是變成不動產!加油」、「緣分到了, 這裡生活機能每年都在進步,ok的啦」。

 

▲對於原PO買房的決定,大批網友都認為,他現在所做的決定是正確的。(示意圖/取自pixabay)

 

另外,也有熱心的網友建議,若房貸能分成20年更好,「提早還清款項不會比較好,借多的錢拿來做投資報酬率更高的事情,才能賺更多錢,一種以錢滾錢的概念」、「貸400萬,20年還完,也才2萬。每月多1萬,才差5年,夠維持你們原本的生活品質」、「為什麼想15年內還清貸款?是我會貸30年,每個月多餘的錢投入穩定的配息金融股,10至15年後讓配股利幫你繳房貸,加上股票變現快需要用錢就能賣些股票」。

 

 

文/章定煊

 

對於最近網路上有這樣的一個真假不知的案例在流傳,一個35歲公務員,背了1000多萬的房貸,每月付完房貸只剩一萬元。

 

月薪4.7萬揹千萬房貸值得嗎?他4點神分析

▲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在臉書上表示,想從主觀面與客觀面來探討公務員揹了千萬房貸的個案。(示意圖/鉅亨網)

 

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也在臉書上表示,我想從主觀面與客觀面來探討這個個案,從主觀面來說,當有人找我聊聊是否要買房子的時候,我習慣性的會問,你的財富觀、人生觀以及財富的生涯規劃是什麼。然後才來交流物件本身是否適合這個人的問題。

 

▲章定煊副教授認為,該名公務員買的房子的總價可能1500至1700萬中間,且如果真的是35歲,也算是「人間勝利組」。(示意圖/取自pixabay)

 

主觀面的部分比較玄一點,先來看看這個個案的客觀面的問題。這個個案本身假設貸了1200萬30年本息平均攤還的房貸,每月要償還的房貸約4萬一點,個案說他只剩下1萬,可以回推他的月薪扣完健保公保等,大約5萬,月薪可能在5.5萬左右(年薪除12)。公務員即使高考三級通過,起薪約4.7萬。高考公務員,買的房子的總價可能1500-1700萬中間。如果真的是35歲,也算是「人間勝利組」。

 

在公司理財中,財務彈性(Financial Flexibility)這個的概念,是指企業運用財務資源,因應突發環境變化的緊急應變能力與利用投資機會。財務彈性有時也會以自由現金流量(Free cash flow (FCF))表達,是指可自由運用的現金流,計算公式是營運來的現金流量扣減維持現有營運所需的資本支出和稅金後之餘額。

 

銀行放貸的總金額會以收支比來決定貸款額度,也就是 每月付貸款金額/月薪,基準值是不能超過60%,如果是房貸的話有時可以到80%。以這個個案來說他的收支比是 4/5.5=72.73%,也就是已經接近上限了。在這種收支比的情況下,即使他是銀行最愛放貸的公務員,也無法再從銀行體系借到錢。從財務彈性的概念來看,他已經完全失去了財務彈性,無法因應突發環境變化的緊急應變能力,看到好的投資機會也只能乾瞪眼。每月的自由現金流量也是歸零,沒有任何流動性可言。他的剩餘的財務彈性僅剩下親友的無息貸款。至於常透過電話行銷的非銀行體系融資可以不用想了,借是借得到,利率又高期限又短,賣血賣肝都還不起。所以這樣的人千萬不能當宅男,要經常出去交朋友,而且要經常曉以「朋友有通財之義」的大道理,也要經常回家與參加親戚的活動。真的遇到財務狀況,親友就是他剩下的活路。

 

▲章定煊副教授認為,若談買房的主觀部分,「這樣的一生值得嗎?」其實就是見仁見智了。(示意圖/鉅亨網)

 

這樣的投資看來似乎不太聰明,但是其實傳統的台灣民眾經常這樣做,因為在四種狀況下,是明智的。

1.房價上漲(無論是基本面推動的,還是通貨膨脹):只要換屋到總價相對低的房子,人生的第一桶金就會在價差中出現。

2.月所得上升(無論來自個人升遷,還是通貨膨脹):收支比過高的情況就會改善,財務彈性可以恢復。

3.保護退休後生活品質:付到期滿,取得完整的房屋所有權:這個個案屋主年齡35,期滿剛好退休,住屋支出通常佔我們很大的部分,退休後固定支出少了這一塊,不需很高的所得替代率,生活品質就會很好。

4.遺愛子孫:購屋是青年的一大難題,一個無貸款的房屋遺贈子孫,是一個非常好的庇蔭。

 

要來談主觀的部分,這樣的一生值得嗎?這就是見仁見智了。

我常用伊所寓言裡的螞蟻與蚱蜢來說明,故事原來是夏天的時候,螞蟻在辛勤的工作,蚱蜢在遊玩,嚴冬降臨時,螞蟻有食物吃,蚱蜢卻快餓死了。從螞蟻的眼光來看,蚱蜢很愚蠢,老的時候會過得很艱辛,他們可以預期未來有安適的生活,而且庇蔭子孫。對於蚱蜢來說,螞蟻很看不開,為了老的時候多幾粒穀米與兒孫的日子,什麼人生都沒享受到,將自己歲月最美好的部分,都奉獻來當屋奴,事實上只要老的時候簡約一點就好了,不會真的餓死的。這中間沒什麼對錯,就只是價值的選擇而已。一個蚱蜢硬要像螞蟻那樣的理財,會覺得生無可戀;一個螞蟻去學蚱蜢那樣消費,他也是活的空虛。我認為理財還是要配合一個人的生涯規劃與人生觀,沒有什麼聖經王道可言。

 

 

看更多

在物價飛漲,但薪水不漲的經濟環境下,對於許多人來說,時常面臨到底是「租房子好?還是買房子好?」的難題中。一名男網友分享身旁友人的買房故事,讓許多網友看了搖頭直呼,「燒香拜佛求家人不生重病」、「快點賣掉比較實在」。

 

繳完房貸65歲!他每月剩1萬元 苦繳30年才還清

▲(圖/Pixabay、東森新聞)

 

▼男子為了結婚咬牙買下房子。(示意圖/東森新聞資料畫面)

 

該名網友在PTT發文表示,朋友今年35歲才剛剛考上北部公務人員,「為了準備結婚而買房,背了一千多萬的房貸」,但每個月薪水扣完貸款大概僅剩下1萬多元,算一算房貸還要繳30年才能付清,最後不禁心生擔憂向廣大鄉民提問,「繳完房貸65歲人生應該也差不多了,請問這樣的人生還有救嗎?」

▼男子每個月薪水扣完貸款大概僅剩下1萬多元。(圖/PTT

 

貼文一出,大部分網友狂吐槽表示,「繳完房貸剛好房價泡沫化」、「最看不起買房喊窮的人」、「瘋了才這樣扛房貸,除非老婆也一起扛家計」、「薪水這麼少還買房根本智X」、「剩1萬?那別生小孩了吧」、「錢留著老了去住安養院就好了,還有人照顧不好嗎?」

 

▼男子繳完房貸時已經65歲。(示意圖/Pixabay)

 

不過,也有網友看好原PO朋友的選擇表示,「現在酸的無殼族,以後換他笑你們」、「你用租的30年後什麼都沒有更慘」、「台北教育資源豐富,趕快生3個栽培,未來年薪百萬起跳,很快就還完了」、「根本人生勝利組,坐享退休生活!」、「50歲賣掉搞不好變3千多XD」。

 

 

【往下看更多】
台積電2奈米上樑 「楠梓漢」破涕為笑? 在地房仲曝:談不成就不買了
緬甸8.2驚天劇震 曼谷大樓竟坍塌! 專家曝給台灣的3大警示
「3隻黑天鵝+巨大灰犀牛」股房市慘了? 專家:危機入市的最佳時刻

 

【熱門排行榜】
緬甸8.2驚天劇震 曼谷大樓竟坍塌! 專家曝給台灣的3大警示
超扯!潮牌MF創辦人「欠債數億」死賴帳 還成創業網紅
黨內擬倒戈川普急煞車 傳對等關稅有第3選項
關鍵字: 買房夫妻房貸網友台中
Live 直播Live 直播
FB分享
字體變大
字體變小
加入Facebook粉絲團
訂閱Youtube頻道
收合
四月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025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30
3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00:00
01:00
02:00
03:00
04:00
05:00
06:00
07:00
08:00
0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