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首頁 搜尋
東森財經新聞台 Apps
Play 商店 免費下載
下載
首頁財經新聞 > 房產 > 月薪55K北部怎買房?網激推這2區還有1字頭

月薪55K北部怎買房?網激推這2區還有1字頭

2019/06/24 15:44 東森財經新聞
月薪55K北部怎買房?網激推這2區還有1字頭

 

年輕人北市買房難,許多人辛苦存到頭期款後,還得揹上近千萬元的房貸數十年。一名網友在批踢踢實業坊發文問及,「平均月入5萬5如何在北部買房?」文章一出引起相關討論,大多網友認為以這月薪在台北要買房很難,不過若是淡水、鶯歌的話,「1字頭」都還是有。不少人表示,以這月薪來看只能買淡水,不過也有人推薦林口、五股等地。

▼淡水新市鎮。(圖/取自維基百科)

原PO近日在批踢踢實業坊張貼一篇題為「平均月入5萬5如何在北部買房的八卦?」的文章表示,自己的朋友剛換到北部工作,想要問版友月入55K如何在台北市買房。

 

由於台北市房價對年輕人來說仍高,文章一出引起不少討論,網友紛紛留言稱「淡水、林口、五股、任你挑」、「淡水、鶯歌1字頭都還有」、「林口五股都漲起來了,三峽鶯歌淡水可考慮」;不過也有網友認為「台北市別想了,新北找找看吧」、「買舊公寓吧,新成屋沒父母支持很危險」。

 

另有人問及「存款多少才適合買房?」該篇文章作者認為,存款至少要300萬元,屆時再看要買來自己住還是拿來投資。不過文章一出,不少人紛紛勸退說道「300萬台北市只能買車位」、「買房不需要第一次就到位」、「其實應該看的是月收,有頭款但是貸款壓力很大也是不行吧」。

(封面圖/翻攝自 Google Maps)

看更多

夫妻月薪8萬揹400萬房貸!0存款卻讓網友推爆

▲一名台中網友透露,最近夫妻倆才簽下600萬元的預售屋。(圖/取自台中房地產討論區臉書社團、東森新聞資料畫面)

 

如今不少民眾認為台灣房價普遍偏高,因此寧願選擇租屋也不願負擔房貸買房,而近日就有一名台中男網友在臉書透露,自己與未婚妻月薪加起來約8萬元,但2人最近卻衝動買下6百萬元的預售屋,並且想在15年內還清貸款,不料,每月扣掉貸款3萬元及保險費後,夫妻倆只剩3萬元生活費,根本無法存錢,也讓他感嘆「生活品質全沒了」。不過,許多網友看完,卻是一面倒支持原PO的決定。

 

該名男網友昨日(19日)在臉書公開社團「台中房地產討論區」發文表示,自己與未婚妻才剛過40歲,2人月薪加起來約8萬多元,但若扣掉人、車保險費剩不到7萬。至於最近才買下的6百萬預售屋,他們打算貸款4百萬,此外,原PO也表示,「不想背太久房貸,所以想15年內還清貸款,每月約3萬元,這樣每個月就只剩3萬多元的生活費」。

 

▲原PO表示,「不想背太久房貸,所以想15年內還清貸款,每月約3萬元,這樣每個月就只剩3萬多元的生活費」。(圖/取自台中房地產討論區臉書社團

 

不過,對於下手買房的決定,也讓原PO直呼,「這幾天一直望著那張紙發呆,每年出國旅遊沒了,年底要和未婚妻一起換新iPhone沒了,連老婆最愛去吃的拾七也沒了。」但事實上,原PO也提到,早在15年前他就想買一間小套房,也有在看兩房的房型,不過當時還年輕,心想換大房後再說,「記得當時的電梯大樓,北屯區1字頭很多好選擇,然而現在...想要住新屋,又沒太多錢,只能往廍子段找。」

 

但此文一出後,大批網友都認為,他現在所做的決定是正確的,「其實如果15年還完,我覺得你不會後悔的,加油」、「55歲時,有間15年新的大樓沒貸款,不管要賣掉或是繼續住都划算阿」、「15年後你會覺得值得的,錢沒有不見只是變成不動產!加油」、「緣分到了, 這裡生活機能每年都在進步,ok的啦」。

 

▲對於原PO買房的決定,大批網友都認為,他現在所做的決定是正確的。(示意圖/取自pixabay)

 

另外,也有熱心的網友建議,若房貸能分成20年更好,「提早還清款項不會比較好,借多的錢拿來做投資報酬率更高的事情,才能賺更多錢,一種以錢滾錢的概念」、「貸400萬,20年還完,也才2萬。每月多1萬,才差5年,夠維持你們原本的生活品質」、「為什麼想15年內還清貸款?是我會貸30年,每個月多餘的錢投入穩定的配息金融股,10至15年後讓配股利幫你繳房貸,加上股票變現快需要用錢就能賣些股票」。

 

 

文/章定煊

 

對於最近網路上有這樣的一個真假不知的案例在流傳,一個35歲公務員,背了1000多萬的房貸,每月付完房貸只剩一萬元。

 

月薪4.7萬揹千萬房貸值得嗎?他4點神分析

▲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在臉書上表示,想從主觀面與客觀面來探討公務員揹了千萬房貸的個案。(示意圖/鉅亨網)

 

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也在臉書上表示,我想從主觀面與客觀面來探討這個個案,從主觀面來說,當有人找我聊聊是否要買房子的時候,我習慣性的會問,你的財富觀、人生觀以及財富的生涯規劃是什麼。然後才來交流物件本身是否適合這個人的問題。

 

▲章定煊副教授認為,該名公務員買的房子的總價可能1500至1700萬中間,且如果真的是35歲,也算是「人間勝利組」。(示意圖/取自pixabay)

 

主觀面的部分比較玄一點,先來看看這個個案的客觀面的問題。這個個案本身假設貸了1200萬30年本息平均攤還的房貸,每月要償還的房貸約4萬一點,個案說他只剩下1萬,可以回推他的月薪扣完健保公保等,大約5萬,月薪可能在5.5萬左右(年薪除12)。公務員即使高考三級通過,起薪約4.7萬。高考公務員,買的房子的總價可能1500-1700萬中間。如果真的是35歲,也算是「人間勝利組」。

 

在公司理財中,財務彈性(Financial Flexibility)這個的概念,是指企業運用財務資源,因應突發環境變化的緊急應變能力與利用投資機會。財務彈性有時也會以自由現金流量(Free cash flow (FCF))表達,是指可自由運用的現金流,計算公式是營運來的現金流量扣減維持現有營運所需的資本支出和稅金後之餘額。

 

銀行放貸的總金額會以收支比來決定貸款額度,也就是 每月付貸款金額/月薪,基準值是不能超過60%,如果是房貸的話有時可以到80%。以這個個案來說他的收支比是 4/5.5=72.73%,也就是已經接近上限了。在這種收支比的情況下,即使他是銀行最愛放貸的公務員,也無法再從銀行體系借到錢。從財務彈性的概念來看,他已經完全失去了財務彈性,無法因應突發環境變化的緊急應變能力,看到好的投資機會也只能乾瞪眼。每月的自由現金流量也是歸零,沒有任何流動性可言。他的剩餘的財務彈性僅剩下親友的無息貸款。至於常透過電話行銷的非銀行體系融資可以不用想了,借是借得到,利率又高期限又短,賣血賣肝都還不起。所以這樣的人千萬不能當宅男,要經常出去交朋友,而且要經常曉以「朋友有通財之義」的大道理,也要經常回家與參加親戚的活動。真的遇到財務狀況,親友就是他剩下的活路。

 

▲章定煊副教授認為,若談買房的主觀部分,「這樣的一生值得嗎?」其實就是見仁見智了。(示意圖/鉅亨網)

 

這樣的投資看來似乎不太聰明,但是其實傳統的台灣民眾經常這樣做,因為在四種狀況下,是明智的。

1.房價上漲(無論是基本面推動的,還是通貨膨脹):只要換屋到總價相對低的房子,人生的第一桶金就會在價差中出現。

2.月所得上升(無論來自個人升遷,還是通貨膨脹):收支比過高的情況就會改善,財務彈性可以恢復。

3.保護退休後生活品質:付到期滿,取得完整的房屋所有權:這個個案屋主年齡35,期滿剛好退休,住屋支出通常佔我們很大的部分,退休後固定支出少了這一塊,不需很高的所得替代率,生活品質就會很好。

4.遺愛子孫:購屋是青年的一大難題,一個無貸款的房屋遺贈子孫,是一個非常好的庇蔭。

 

要來談主觀的部分,這樣的一生值得嗎?這就是見仁見智了。

我常用伊所寓言裡的螞蟻與蚱蜢來說明,故事原來是夏天的時候,螞蟻在辛勤的工作,蚱蜢在遊玩,嚴冬降臨時,螞蟻有食物吃,蚱蜢卻快餓死了。從螞蟻的眼光來看,蚱蜢很愚蠢,老的時候會過得很艱辛,他們可以預期未來有安適的生活,而且庇蔭子孫。對於蚱蜢來說,螞蟻很看不開,為了老的時候多幾粒穀米與兒孫的日子,什麼人生都沒享受到,將自己歲月最美好的部分,都奉獻來當屋奴,事實上只要老的時候簡約一點就好了,不會真的餓死的。這中間沒什麼對錯,就只是價值的選擇而已。一個蚱蜢硬要像螞蟻那樣的理財,會覺得生無可戀;一個螞蟻去學蚱蜢那樣消費,他也是活的空虛。我認為理財還是要配合一個人的生涯規劃與人生觀,沒有什麼聖經王道可言。

 

 

看更多

在物價飛漲,但薪水不漲的經濟環境下,對於許多人來說,時常面臨到底是「租房子好?還是買房子好?」的難題中。一名男網友分享身旁友人的買房故事,讓許多網友看了搖頭直呼,「燒香拜佛求家人不生重病」、「快點賣掉比較實在」。

 

繳完房貸65歲!他每月剩1萬元 苦繳30年才還清

▲(圖/Pixabay、東森新聞)

 

▼男子為了結婚咬牙買下房子。(示意圖/東森新聞資料畫面)

 

該名網友在PTT發文表示,朋友今年35歲才剛剛考上北部公務人員,「為了準備結婚而買房,背了一千多萬的房貸」,但每個月薪水扣完貸款大概僅剩下1萬多元,算一算房貸還要繳30年才能付清,最後不禁心生擔憂向廣大鄉民提問,「繳完房貸65歲人生應該也差不多了,請問這樣的人生還有救嗎?」

▼男子每個月薪水扣完貸款大概僅剩下1萬多元。(圖/PTT

 

貼文一出,大部分網友狂吐槽表示,「繳完房貸剛好房價泡沫化」、「最看不起買房喊窮的人」、「瘋了才這樣扛房貸,除非老婆也一起扛家計」、「薪水這麼少還買房根本智X」、「剩1萬?那別生小孩了吧」、「錢留著老了去住安養院就好了,還有人照顧不好嗎?」

 

▼男子繳完房貸時已經65歲。(示意圖/Pixabay)

 

不過,也有網友看好原PO朋友的選擇表示,「現在酸的無殼族,以後換他笑你們」、「你用租的30年後什麼都沒有更慘」、「台北教育資源豐富,趕快生3個栽培,未來年薪百萬起跳,很快就還完了」、「根本人生勝利組,坐享退休生活!」、「50歲賣掉搞不好變3千多XD」。

30K買房攻略!她6年存百萬頭期款 網跪了

▲原PO月賺3萬多,6前後存到頭期款!(圖/翻攝自Pixabay、爆廢公社二館)



雙北市買房動輒千萬元,成了無殼族遙不可及的夢想!不過一名女網友卻持不同看法,她表示,月薪3萬多在桃園買屋,一個月僅繳1.5萬,等於跟租屋一樣,儘管通勤時間長,但也認為利大於弊。

 

▲不少人選擇在桃園購屋,但通勤時間長,也讓不少民眾退卻!(圖/翻攝自Pixabay)

 

一名女網友在《爆廢公社二館》分享買房攻略,首先,打破在雙北市購無迷思,她反而建議買桃園房子,「先求有在求好」。原PO以一間25年屋齡2房大樓為例,若月薪3萬,1個月省吃儉用存1萬8元,6年就有129萬自備款,就可買下350萬的房子了,至於剩下房貸也僅月繳1萬5元,相當於在外租屋的租金。

 

原PO也透露,自己月薪約3萬多元,如今也成了有殼族,買房3年也讓她「從懶惰變得勤勞而更努力工作」,且以前亂花錢的壞習慣也改掉,驕傲直呼「買房讓人有歸屬感」、「買房並沒有很難」。

 

▲原PO說,一個月僅花1萬2,讓網友直呼列日常開銷清單。(圖/翻攝自爆廢公社二館)

 

至於通勤的棘手問題,原PO說,雖然要花比較多時間搭車,但桃園有高鐵、火車,其實也很方便;她也力勸,存錢時需拋開買名牌跟轎車的慾望,因為「先買房子在買汽車,省吃檢用拿去買房子最實在」。

 

超狂的買房策略,引發網友正反兩派回應「我月存4000還是可以買房子」、「 楊梅500(萬)內有全新30坪公寓」、「我也覺得桃園不錯,最近在看內壢XX」、「我也在考慮買桃園的房子,但又不想被房貸綁著,租房子,到處換地方住也不錯」。

 

▲不少網友表示,月賺3萬買房似乎不可能!(圖/翻攝自爆廢公社二館)


而另一部分網友認為「食衣住行一個月花1萬2,真的很硬」、「有小孩的話 就不夠了」、「一萬二是吃土,身上穿塑膠袋嗎」、「辛苦了6年付了頭款買了間中古小房,發現連裝潢家具都買不起來」、「有人要付孝親費,要養孩子老婆,也許還有別的開銷,不是你講的這麼簡單」、「享受生活比較好,不想因爲房子搞的夫妻都很累」、「她應該只是想激勵大家,小資族也可以買薪水啦,前提是…你沒有其他額外的開支(例如保險費之類的), 然後還要有老公」。對此,原PO補充,「我還有老公的薪水,我的3萬多真的是這樣買房的阿。而且買了3年」。

 

 

 

 

低薪、物價高,是不少上班族經濟壓力沉重的因素之一,窮忙存不了錢,以至於出現不少月光族,這情況對北漂打拼的青年來說更有感,一名北上工作的小資女透露,自己月賺36K,但扣掉房租、交通費等開銷,戶頭到月底經常歸零,收支幾乎打平,根本存不到錢,該話題在PTT版上掀起熱議,有眼尖網友就發現其中的「致命開銷」,反批她活該淪月光族。

 

▼北漂小資女月賺36K卻淪月光族。(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根據《華視新聞》報導,該名26歲小資女在台北工作租房,月薪36000元的她,扣掉每個月房租12000元、交通費3000元、伙食費15000元,加上其他開銷5000元,薪水幾乎花光殆盡,更別說是存錢了,她透露,自己身邊很多朋友也遇到一樣的問題,「很想存錢,但不知道怎麼開始」,該例子被轉傳到《PTT八卦版》上討論,不少眼尖網友立刻指出小資女的致命開銷,認為每個月15000元的伙食費根本不合理,等於平均每天有500元花在伙食費上。

 

▼從開銷上可見,小資女每個月的伙食費需要15000元。(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看到15000元的伙食費,許多人都不認同表示,「伙食費15000,活該月光族」、「吃15000,妳千千逆」、「每天吃500,我猜每天一定一杯星巴克」、「月薪3萬6要吃好住好,當然月光族」、「不意外,很多月光族就天天吃大餐再來哭窮」、「賺那麼少還敢1天吃500?」另外,還有網友指出其他開銷也出了問題,「都租12000的房了還要3000交通費…」、「都租房了交通費還那麼高…真天兵」、「賺多少錢就吃多少,問題才不是花15K,而是不懂節制」。

 

▼小資女透露自己想存錢,卻不知道怎麼開始。(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不過,也有網友緩頰,「台北市一個月吃15000根本低標啊,八卦這麼慘嗎」、「伙食費一個月15000在台北是日常」、「500根本還好,還以為現在東西很便宜嗎」、「伙食15000還好吧......吃的健康、吃的飽,在台北差不多」、「伙食費15000不意外」,除此之外,有人也分析,女生的伙食費之所以高,主要是假日常吃精緻、能打卡拍照的高檔餐點,就算是下午茶也要300元起跳,藉此提高身價。

 

▼網友正反意見兩極。(圖/翻攝自PTT)

 

(封面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看更多

 

很多時候賺錢不是問題,但「存不到錢」才是最大的問題,日本插畫家腹肉艷子就是這樣的月光族,但在債務專家有田宏美老師的協助之下,她靠著這6招成功存到她的「第一桶金」,讓我們來看看不喜歡記帳、數學很差的她,是如何辦到的吧!

 

文/腹肉艷子

 

1. 便利商店,少去:

 

很少到高級餐廳吃飯,也很少逛百貨公司超市,照理才說每個月的餐費和日常用品的費用不會花這麼多錢才對啊……,理財老師發現腹肉艷子雖然刻意不去昂貴超市商店買東西,但幾乎天天都會到便利商店買特價打折商品,積少成多,就是一大筆錢,請立刻停止在便利商店亂灑錢!

 

▲便利商店買特價打折商品容易吸引消費者消費。(圖/東森新聞資料畫面)


2. 記住「請別人幫忙=花錢」

 

外食、外送、坐計程車……,雖然看起來很方便快速,但其實都是得用多一點錢財來換得的。人一旦工作繁忙,連一點小事情都會覺得很麻煩很累,會忍不住替自己找藉口,「反正我這麼努力了,花點小錢無所謂吧?」自己的事盡量不要借他人之手完成,是存錢的捷徑。

 

3. 領薪日,一次提出每月固定支出:

 

每月月初通常是餐廳生意最好的時候,也是最容易亂花錢的危險期。發薪日之前先規畫好那些是固定開銷(水電費、租金等),一次全部領出放進信封袋寫清楚,不旦可以省下跨行提領的手續費,也可避免在發薪日那幾天出手突然變大方,亂撒錢。

 

▲發薪日之前先規畫好那些是固定開銷(水電費、租金等),一次全部領出放進信封袋寫清楚。(圖/東森新聞資料畫面)


4. 開一個只能存款,不能領錢的帳戶:

 

如果你是「有多少就花多少」的人,一定要在錢到手之前想辦法存起來,「自動定期轉存」是儲蓄的關鍵,有大筆進帳的時候也可以多存一點。善用定期定額存款和自動扣款存錢,可以避免過度消費,也是一種強迫存錢的好方法。


5. 養成「每天存50元硬幣」的習慣

 

許多人會以年或月當作儲蓄單位,如果能以「日」計算,更能感受到現實,一旦算清楚一天要存多少錢,就很清楚知道那些消費其實是不需要的,每天存幾個50塊錢硬幣,能快速建立存錢自信呢!

 

▲養成「每天存50元硬幣」的習慣。(圖/東森新聞資料畫面)


6. 別讓你的千元大鈔票「不告而別」!

 

「管他的,沒零錢,拿一千元大鈔出來找錢吧……」完蛋了,一旦把錢找開來,就很容易亂花錢,這是人性的弱點啊,千萬要忍住!如果身上只剩千元鈔票,不妨就直接回家吧,練習「即使不花錢也能過一天」,累積這種經驗是很重要的!只要用對方法,你也能加入「百萬小資女」行列!

 

▲ 別讓你的千元大鈔票「不告而別」,一旦把錢找開來,就很容易亂花錢。(圖/東森新聞資料畫面)

 

【往下看更多】
中國鬼城遍地! 充斥龐氏騙局式開發...斥資700億全球最高爛尾樓曝光
偷降價!「高雄5字頭變4字頭」代銷坦言:之前賣高了 現在出價就談
預算吃緊 26坪50萬怎裝潢? 過來人勸「這優先」:不做很麻煩

 

【熱門排行榜】
半導體巨頭將破產?股價暴跌51%創新低!
電話「一接就掛」不是詐騙 內行揭真相:非常麻煩
因應對等關稅衝擊! 賴清德指示:確保國家利益金融穩定
關鍵字: 買房台北房價淡水
Live 直播Live 直播
FB分享
字體變大
字體變小
加入Facebook粉絲團
訂閱Youtube頻道
收合
三月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025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3
24
25
26
27
2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1
2
3
4
5
00:00
01:00
02:00
03:00
04:00
05:00
06:00
07:00
08:00
0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