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首頁 搜尋
東森財經新聞台 Apps
Play 商店 免費下載
下載
首頁財經新聞 > 生活 > 疫情過後 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拉鋸

疫情過後 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拉鋸

2020/05/05 08:41
疫情過後 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拉鋸

台灣在上週出現了連6天零確診,而韓國在上週首度出現了本土0確診,中國大陸則是剩下零星的確診案例。

 

由於這3個國家分別採取了不同的措施,但都讓確診病例能夠獲得控制。以中國大陸為例,在確認疫情爆發之後採取了嚴格的封城管制;韓國是在大爆發後強化檢測與隔離;台灣則是在檢測、隔離與日常衛生上著手。

 

這樣的經驗說明了,不管歐美的疫情是屬於哪一種狀況,只要學習這些國家的經驗,那麼疫情緩和且獲得控制只是時間問題。

 

消費緊縮 短期難改變

 

而我們應該開始為疫情過後的世界做準備。開放經濟當然會出現疫情捲土重來的風險,然而對於許多國家而言,不開放經濟對於社會底層的人民來說,則是更大的危機,甚至可能會造成社會動盪。

 

從理論上來看,不管是開放經濟或是秋天後可能的疫情再起,想要再比第一波更為嚴重的機率並不高。因為累計感染的人數越來越多,雖然不確定是否會再次感染,但確實有部分康復的患者是帶有抗體,而這就阻絕了一部分的傳染途徑。

 

其次,政府與民眾的防疫意識已經提高了。戴口罩、洗手、消毒、量體溫這些防疫措施,可能還會跟著我們很長一段時間,而這又減少了一部分的傳染途徑。

 

再加上持續研發中的藥物與疫苗,雖然可能還需要一段不算短的時間,但至少我們是越來越接近隧道的盡頭。

 

同樣的,許多在疫情期間養成的消費習慣,恐怕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例如減少在外用餐、暫緩搭乘飛機旅遊,甚至因擔心突如其來的裁員與無薪假,因而減少消費,拉高儲蓄率。一些大額固定資產消費也會因此往後延,例如購屋、購車等。

 

同樣的狀況也會反映在企業上。延緩聘僱新人、縮減資本支出與行銷預算,降低股票回購與股利支出,直到疫情出現明顯轉圜。

 

也因此,相較於V型反轉的股市,經濟復甦的速度與幅度可能會慢上許多,我們在接下來可能會見到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間的持續拉鋸。而以目前的價格,追高已經不必了,等到有合適價格再來做考慮。

 


延伸閱讀
【達觀股市】石油供過於求 小心高槓桿工具風險
【達觀股市】開放經濟提振股市 留意追高風險
【達觀股市】股市快速反彈 不宜大幅加碼
【達觀股市】疫情恐變長期抗戰 期待V轉不切實際
【達觀股市】實體經濟問題爆發 進入危機另一階段

(封面圖/鏡週刊)

 

【往下看更多】
咖啡優惠來了! 7-11買1送1、全家第2杯10元 星巴克第2杯半價
台幣換日圓甜甜價超嗨? 網憂「苦日子」來了:很多人將失業
經濟學人連4年恐嚇台灣 謝金河批「夠了」:販賣危機成癮

 

【熱門排行榜】
台幣「2天升2塊」怎應對? 財經作家勸小老百姓:不如趁機換外匯
現在買房「該從幾折開始談」? 專家曝1原則:2區域空間大
台幣急升熱錢湧進! 學者:意外解決房市「錢荒」困境
關鍵字: 疫情資本市場實體經濟
Live 直播Live 直播
FB分享
字體變大
字體變小
加入Facebook粉絲團
訂閱Youtube頻道
收合
五月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025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00:00
01:00
02:00
03:00
04:00
05:00
06:00
07:00
08:00
0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