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首頁 搜尋
東森財經新聞台 Apps
Play 商店 免費下載
下載
首頁財經新聞 > 生活 > 遠離3種「錯誤認知」 這樣做出不後悔的選擇

遠離3種「錯誤認知」 這樣做出不後悔的選擇

2020/08/06 14:19 東森財經新聞
遠離3種「錯誤認知」 這樣做出不後悔的選擇

人生是一連串的選擇


不選擇,就無法行動;不行動,就什麼也得不到。

 

據說人一天大概會做出七十多個影響人生的選擇。

 

今天中午要吃肉,還是吃魚呢?
開發新客戶是要先電話約訪,還是直接登門拜訪呢?
要約心儀的對象出去嗎?
別人委託工作來的時候,是要接受還是拒絕,抑或交換條件呢?
同事約下班後聚餐,要答應還是回家呢?
該辭去工作嗎?還是再觀察一陣子,或維持現狀呢?
要滿足父母對自己的期待,還是選擇反抗呢?
要跟交往對象求婚嗎?還是以拖待變呢?

 

從瑣碎的小事,到影響深遠的人生大事,選擇有各種不同的種類。我們的人生路上經常出現「是要選A或B,還是C呢?」的抉擇。


無論做出什麼樣的決定,都會對自己的未來帶來非常大的影響。而且承擔選擇結果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


正因為如此,大家可能會覺得:「一定要做出正確的選擇才行!」但是從過去到現在,就腦科學和神經科學的研究與實驗結果來看,研究者皆指出,「這世上並不存在一體適用的『正確選擇』」。因為在選擇的當下,我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

 

那我們該如何選擇,才能讓人生導向幸福的方向呢?


答案就是做出「不後悔的選擇」。

 

長年從事安寧照護的澳洲護理師布朗妮‧維爾(Bronnie Ware),在她的著作《和自己說好,生命裡只留下不後悔的選擇》當中指出,臨終者大多留下以下五種遺憾與後悔。


①應該為自己而活,而非滿足他人期待。②應該別那麼努力工作。③應該勇於表達自己的感受。④應該多與朋友保持聯繫。⑤應該讓自己活得更快樂。

 

此時此刻的你,是否覺得自己也有以上這五種遺憾呢?


但我想請大家思考一下,如果選擇了「不順從他人的期待,做自己想做的事」「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等選項,真的就不會後悔了嗎?


人是時常後悔的動物,動不動就覺得「那個時候如果這樣做就好了」。就算選擇了其他選項,也非常有可能因為「無法符合他人的期待」或是「重視隱私權」,事後感到後悔。


正確的選擇並不存在,既然沒有人知道選擇其他選項會發生什麼事,我們能做的就只有一個,那就是做出當下最好的、沒有遺憾的不後悔的選擇。「做自己想做的事很重要,但回應他人期待、從中獲得好處也同樣重要」「工作以外的私人生活當然要珍惜,但為了生活不得不這樣選擇」等,若能像這樣綜觀全局、冷靜判斷,無論做出什麼樣的選擇,都不會感到後悔。反過來說,正因為潛意識裡覺得自己未能做出好判斷,所以才會感到後悔不是嗎?


講到這裡,應該有人會覺得自己在選擇時,思考得非常透徹,做了正確的判斷,但是能夠理性地做出不後悔的選擇的人極為稀少,因為大部分的人都受到以下錯誤認知的影響:

 

錯誤認知①「存在正確選項。」
錯誤認知②「現在之所以成功,是因為過去做了正確的選擇。」
錯誤認知③「選擇越多,可能性越大。」

 

請試著思考一下,你是不是也被這三種錯誤認知給綁架了呢? 

 

「存在正確選項」的錯誤認知

 

你是否認為正確選項是存在的呢?


學校考卷上的選擇題一定有正確答案。這是因為若學生無論選擇哪一個選項都不正確的話,就失去考試的意義,因此考題一定有正確的選項。但這種黑白分明的標準答案,只存在於學生時期的考卷上。我們日常生活與工作中,有多得數不清的選項,選擇時沒有人知道哪一個才是正確答案。實際上,腦科學和心理學研究就明確指出,我們在判斷事物、做選擇的時候,並不存在正確的選項。


這論點應該相當讓人吃驚吧。


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心中都希望做出正確的選擇。眼前應該有正確的選項,只要選對了人生就順遂了。大家應該都這樣認為吧?


但經歷煎熬又漫長的求職過程,畢業後開始工作的社會新鮮人,有三成在三年以內離職;幸福洋溢登記結婚的新人,三對當中有一對離婚;就像這樣,$謹慎選擇未必就能幸福快樂。$如同未來無法預測,想從各種選擇的資訊當中,挑選出絕對有利的選項是不可能的。即便結果是好的,那也只是運氣好,並不是因為選擇了正確的選項。


腦科學和心理學的學者們這樣建議:若想提高選擇能力,就必須明白,沒有所謂的正確選項。


因為「應該有正確選項」的迷思,會妨礙我們行動。


既然沒人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就不存在正確選項,我們只能找到較佳選項。培養如何從眼花撩亂的選項中,找出較佳選項的能力,就是本書探究的主題──不後悔的選擇術。
  


「現在之所以成功,是因為過去做了正確的選擇」的錯誤認知

 

你是不是覺得,自己現在擁有的一切,都是按自己的意思選擇、得到手的呢?


我們思考時容易出現「自利偏誤」(self-serving bias),這種思考模式會讓我們覺得「成功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失敗都是別人的責任」。這是為了不讓失敗使內心受挫的一種自我防衛本能。


事事稱心如意時,就以為「現在之所以成功,都是因為自己的努力和正確的選擇累積下來的結果」;當事與願違時,就一句「都是大環境不好」,對失敗的原因視而不見。其實意想不到的好結果,就像是瞎貓碰到死耗子,當事人的判斷和選擇帶來的影響微乎其微。


「現在之所以成功,是因為過去做了正確的選擇」的錯誤認知,是讓我們產生「這個方法之前成功了,所以這次也會成功」的錯誤聯想,並做出短視近利選擇的原因。這種心理會干擾鑑別力和判斷力,使我們做出錯誤的選擇。

 

「選擇越多,可能性越大」的錯誤認知

 

你是否認為「選擇增加,越能自由地選擇,越能做出好的決定」


過去一般認為「選項的增加=富足」,才能為個體帶來幸福。然而行為經濟學的研究發現,過多的選項反而會導致「選擇的弔詭」,讓人感到痛苦。


首先,當選項增加,猶豫、煩惱的時間就會增加,失去時間這個重要的資產。而且即便選項增加再多,也只是徒增我們思考其他選項的可能性,「如果那個時候選擇另一個選項,會怎麼樣呢?」讓人後悔而已。結果導致「規避選擇」法則的發生。

 

規避選擇的法則指的是因選項增加而感到迷惑,最後偏向選擇與過去相同選項的心理傾向。這種心理會讓人在必須選擇改變的時候,忽略應當選擇的選項,而選擇維持現狀。


看起來越正確的選項,更要再三地審視

 

「選擇時的三大錯誤認知」及其因應對策彙整如下。


☑錯誤認知①「存在正確選項」
對策:要以不後悔的選擇為目標,而非正確的選擇。


☑錯誤認知②「現在之所以成功,是因為過去做了正確的選擇」
對策:「好結果=做出正確的決定」是種迷思,必須隨時修改過去的做法。


☑錯誤認知③「選擇越多,可能性越大」
對策:選項過多會讓判斷變得遲鈍。

 

請各位先記住這三個對策,從懷疑錯誤的迷思出發。


當你出現這是「正確選項」的想法時,請停下來深呼吸一下。


我們的大腦有時會做出讓人難以相信的不理性選擇。正因為如此,出現這看似正確選擇的想法時,更要再三審視。


接下來,本書將按照以下階段,教您如何做出不後悔的選擇。


第一章 選擇方式是有風格的
第二章 為做出「不後悔的選擇」做準備
第三章 為做出「不後悔的選擇」養成好習慣
第四章 削弱選擇力的五種陷阱
第五章 為做出「不後悔的選擇」自我訓練

 

你想做的選擇真的是好選項嗎?那會不會只是剛好符合你當下的需求,你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呢?
為了培養辨別選項好壞的能力,你必須學習屬於自己的決策風格(第一章),為做出「不後悔的選擇」做準備(第二章),並養成好習慣(第三章),了解削弱你選擇力的陷阱在哪裡(第四章),透過訓練培養選擇力(第五章)。

 

人生是一連串的選擇。──英國文豪莎士比亞

 

閱讀本書,按部就班學習不後悔選擇的技術,你的選擇力一定能更上一層樓。不後悔的幸福人生正等著你。

 

本文摘自讀心師DaiGo《不會做決定,你就一輩子被決定:這樣做出不後悔的選擇》/方智出版授權提供

 

(封面示意圖/pixabay)

 

【往下看更多】
終身學習者的利器「多元思維模型」 巴菲特戰友2招洞察事物本質
從專家變贏家 他自創「三好一公道選股術」 每年從股海撈金百萬
別跟股票談戀愛! 專家揭股神四大賣股時機

 

【熱門排行榜】
外資逆勢買168億 狂掃「這類股」 法人曝原因
平白被屠殺? 川普關稅公式「遭灌水4倍」 美智庫:係數搞錯了
全球股災! 婆婆「狠押這檔」800張 爽賺111萬
關鍵字: 方智選擇圓神
Live 直播Live 直播
FB分享
字體變大
字體變小
加入Facebook粉絲團
訂閱Youtube頻道
收合
四月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025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30
3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00:00
01:00
02:00
03:00
04:00
05:00
06:00
07:00
08:00
0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