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首頁 搜尋
東森財經新聞台 Apps
Play 商店 免費下載
下載
首頁財經新聞 > 生活 > 跳脫被他人思想綁架 從「天馬行空」中誕生有價值事物

跳脫被他人思想綁架 從「天馬行空」中誕生有價值事物

2020/08/06 14:17 東森財經新聞
跳脫被他人思想綁架 從「天馬行空」中誕生有價值事物

人們喪失「自我思考」的4個原因

 

★【理財達人秀】國安基金準備進場 止跌了? 翻紅股健檢 高值.低波避風!

 

無法以自我模式思考的理由①內在動機不足

 

 

我們每天的生活與工作都被「因為非做不可,所以只好去做」的事情佔據。反過來看,「因為想做而去做的事情」到底有多少呢?比例明顯不高。更進一步來說,或許也有人連什麼事情想做、什麼事情不想做、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件事都漸漸搞不清楚了吧。在這樣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產生想要以「自我模式」思考的動力或內在動機。

 

無法以自我模式思考的理由②輸入的範圍太侷限

 

活在這個時代,資訊的取得並不是難事。新聞網站的演算法也變得愈來愈精確,打造接收資訊的環境,什麼都不做就等著「想知道的資訊」進來,一點都不困難。然而,當你自己還不明白真正的你想做的事情是什麼(或許沒有契機,尚未接觸到你喜歡的領域),演算法不僅無法對你有益,甚至可能侷限你的領域與發展。經過演算法的過濾後送到你手上的,只不過是「現在徬徨的你可能有興趣的事情」。接觸太多「演算法為你量身打造的資訊」,你的想法可能會愈來愈像「某個不是你的人」。

 

無法以自我模式思考的理由③ 缺乏獨特性

 

在社群網站的世界裡,可以透過按讚之類的功能,看見別人的評價,因此人們難免會以「能獲得他人讚賞」的方向去編輯美化自己的貼文。觀察新聞網站底下的留言,就能發現許多留言缺乏內涵與獨特性。基於貼文隨手就能分享轉發的特性,許多人看到新聞的第一時間反應可能是隨手轉發親朋好友,卻也因此喪失了獨立思考的機會。

 

無法以自我模式思考的理由④缺乏輸出

 

這應該是最多人遇到的問題。現代人要接收多少資訊都不難,除了新聞網站和社群網站之外,也可以讀書、學才藝、參加研習會或講座。但透過這些管道學到的內容,卻沒有輸出到外部的機會,所以永遠產生不了「自己獨一無二的觀點」。現代人欠缺把學到的事情告訴別人,或展示、發表的場合。

 

真正有價值的事物只會從「天馬行空」中誕生

 

如果小朋友說「我的夢想是當太空人」,會被認為是個有夢想的孩子,但如果長到了一定的年齡還說這樣的夢話,別人很難不回應他:「都已經老大不小了,還說這什麼話呢。」年過五十的上班族,如果突然說「我以後要當電影導演,讓所有人大吃一驚!」周圍的人應該會紛紛皺起眉頭吧。或許還有人會在背地裡嘲笑他。但假使那個人換個說法:「這只是我的一個夢想:希望有一天能夠成為電影導演,讓所有人大吃一驚。」應該就能避開被嘲笑的狀況。

 

「夢想」這兩個字,在東亞國家的地位特別低。我在美國與歐洲各國遇到許多創業家、研究者或設計師,他們就算對著第一次見面的我,也能在聊天時大方說出自己不知道能否實現的點子,也就是一般所謂的夢想,或是願景(vision)。的確,vision 在英語當中,也有「幻覺、幻影」的意味,而衍生出來的 visionary 這個單字,在絕大多數的例句中,都用來形容「不可能實現的」或「做白日夢的人」等等。

 

但至少我在國外遇見的人,看起來都不會羞於把看似不可能實現的無厘頭想法說出口。不如說,他們像是看著其他人還沒看見的世界,並且將其與現實世界重疊在一起, 彷彿已經戴上了MR(mixed reality:混和實境)眼鏡。

 

為什麼在亞洲地位低落的「夢想」,能夠在那些被稱為全球精英的人之間被如此重視呢?簡單來說,因為經驗告訴他們「真正有價值的事物,只會從夢想之中誕生」。所以他們甚至總是會故意養成習慣,去思考一些脫離現實的事情。

 

想要理解這點,就不能不提MIT的丹尼爾‧金(Daniel Kim)教授所提倡的「創意張力(Creative Tension)」概念。人在發揮某種創造性時,必須意識到「想像與現實之間的落差」。個人基於自身的興趣將漫想變得明確,並且直接面對漫想與現狀之間的距離(落差),才能產生想要弭平這個落差的動力。除非創造出這樣的張力,否則人類無法切換成創意模式。

 

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行動經濟學家喬治‧魯文斯坦(George Loewenstei)教授的理論(1),也進一步為這個想法提供佐證。根據他的說法,人類必須感覺到「資訊落差」,才能產生好奇心與對資訊的探究心。換句話說,人類不是先有探究的慾望才開始收集資訊,而是先有「缺乏資訊」的認知,才會進而發動想要知道某件事情的好奇心。

 

根據他的想法,人類必須先把漫想變得明確,才能感覺到「資訊落差」。如果漫想停留在空想的狀態,資訊落差就不會產生,因此也就不會湧出想要往前進的動力。

 

本文摘自佐宗邦威《高維度漫想:將直覺靈感,化為「有價值」的未來思維》/三采文化 授權提供

 

(封面示意圖/pixabay)

 

【往下看更多】
把「漫想」化為願景 Tesla、Google等商業奇才都這樣思考
下廣告的3個迷思 經營個人IP做到「這個」 才能讓流量變現!
獲利需要刻意練習!3階段經營社群 創造「認同圈」才是王道

 

【熱門排行榜】
午時將生效! 國安護盤不敵「關稅帝君」 台股又殺700點跌停650家
昔預言股市大跌成真! 詹惟中二度預言「最可怕下場」
傳川普擬讓出口商退稅 抵銷對美企衝擊
關鍵字: 三采天馬行空思考
Live 直播Live 直播
FB分享
字體變大
字體變小
加入Facebook粉絲團
訂閱Youtube頻道
收合
四月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025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30
3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00:00
01:00
02:00
03:00
04:00
05:00
06:00
07:00
08:00
0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