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首頁 搜尋
東森財經新聞台 Apps
Play 商店 免費下載
下載
首頁財經新聞 > 理財 > 聽到利空就跑!散戶砍在阿呆谷「買不回」哭了 他曝5守則:別亂賣

聽到利空就跑!散戶砍在阿呆谷「買不回」哭了 他曝5守則:別亂賣

2021/09/17 11:17 東森財經新聞
聽到利空就跑!散戶砍在阿呆谷「買不回」哭了 他曝5守則:別亂賣

每當聽到台積電、航運股等台股當紅炸子雞傳出利空消息時,股民總會驚惶不安,猶疑著是否該出場避風頭。「居高思危」已經成了台股新聞常見的關鍵字,尤其當股市連續下跌的時候,更是容易帶動股民恐慌情緒。常見的情況就是觀望數日後,感覺股市跌跌不休,毫無上漲跡象,於是狠下決心出場認賠,沒想到才一賣出馬上就止跌回漲,真是讓人搥心肝。在這種情況下,沒賺到回漲的價差還不打緊,更令人煩惱的是「到底該何時回到股市」?

 

★【理財達人秀】拉1110點 國安天堂? 有差別上漲 右下角撿便宜!

 

針對這種投資人心理,英國股市分析權威馬克.丹皮爾要告訴大家:「如果一起金融事件出現在十點新聞中,不要為此而心緒不寧。如果還沒全盤瞭解事件的話,更是如此。最佳的反應絕對就是沒有反應。」

 

 

揭露投資五守則

 

這個章節會討論我對投資的看法,我會知無不言。我常常看到理專擔心違反法規,便提供教科書般的答案給客戶,而不是提供現實有效的指引。如果受到英國金融行為監理總署(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FCA)監理(就像我一樣),就不可以向客戶提及自己的投資,否則就會被當作提供財務建議。但是新聞不在英國金融行為監理總署監管範圍,所以我可以在報章書籍中,自由大談投資。太奇怪了吧!

 

我希望這個章節,能夠提供有用的成功投資竅門,但幾乎每條規則都有例外,所以這些基本的原則都不該奉為圭臬。

 

1. 有條不紊

 

後勤管理顯然就是起點。要管理自己的投資,就必須要有條不紊。

 

我在三十二年前剛開始工作時,個人電腦還在萌芽階段。多數投資人都委託股票經紀商管理投資組合,付一點錢,取得服務。一九八○年代時,單位信託基金蔚為主流,顛覆個人投資。一九七九年時,外匯管制鬆綁,單位信託基金當時不僅可用來在英國投資,還可以對外投資。

 

我第一筆投資就是日本單位信託。我投資後的前六個月,亨德森日本漲了百分之七十五,也幫助我踏上投資職涯。不只有我些微受到影響,當時還有許多投資人都僱用理專股票經紀商,也有一些人開始看到自行管理的好處,絕對比較便宜,但是行政工作很繁雜,所以只適合有時間的人。持有十五個單位信託基金的部位,對於金額為十萬英鎊的投資組合,還算合理。這樣配置一年內,就會收到三十份財務報表。這些評價報告或報表都未標準化,不同的基金組合,而且要算出加總價值,需要一份《金融時報》和一台計算機。

 

科技和投資平臺興起,再次顛覆個人投資。現在隨時可以取得評價,只需要用滑鼠點擊就好。投資的資產都在保存在同一個地方,交易快速有效率,綜合所得稅報表每年四月寄出,報稅因此輕鬆簡單。當然需要花一點錢,但是金額與省下的時間和精力來說,真的是九牛一毛。平臺一般都會有附加的優點,像是提供分析工具、研究、績效資料等。所以管理自己投資雖然要有條不紊,花時間選擇正確的平臺,會讓投資管理更簡單、更有效率。

 

2. 要有耐心,按部就班

 

耐心和自律是許多投資人有待加強的地方。現在平均的基金持有時間為三年,遠短於建議的五到十年,原因就出在媒體,也很諷刺出在平臺。

 

網路的成長一般來說很有幫助,但投資人也因為有太多資訊而苦。就像是衛星電視的革新一樣,資訊更多,但品質卻不一定良好。我認為,金融新聞業需要穩定產出新的內容,導致品質下降。更糟糕的是,內容還帶有滿滿的情緒,往往造成投資人沒有足夠的資訊,就匆促做出投資決策。再加上透過平臺交易輕鬆,投資人就會根據差勁的建議,頻繁交易。

 

投資的目標不是「快速致富」,而是需要耐心等候投資組合成長。不是這樣想的人就是賭徒而不是投資人,而他們的建議就會很快導致失望和損失。

 

3. 什麼都不做,安心自在

 

把眼光放遠,盡量減少投資決策,就是打造成功投資組合的祕訣。

 

傳奇投資人華倫.巴菲特說:「不要一味找事做,坐下來。」這句話道盡我的投資理念,我們這一代某些非常成功的基金經理人,也抱持相同的看法。英國投資公司林賽爾.淳恩(Lindsell Train)的聯合創始人尼克.淳恩過去五年很少做投資決策,而尼爾.伍德福德(編按:英國著名投資人,曾有英國巴菲特的美稱)的基金週轉率同樣也很低。他們的信念不會因為短期事件而擺動。這些人確實會想看到價格下跌,這樣就有機會能夠以暫時較低的價格,加碼買進喜歡的部位。

 

由於壞消息或不確定性,投資人傾向依據短期因子來做投資決策。

 

2016年時,英國就歐盟會員資格舉行公投前、川普獲選成為美國總統前一個月,有許多投資人都想要預測事件結果,依此部署自己的投資。

 

股市下跌時,大家會逃之夭夭,脫手取得現金,然後躲起來。光是要決定該何時再回到市場,就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因此如果沒有其他原因,不建議這樣做。

 

很少有投資人能夠預測金融危機,但假如你賣出整個投資組合後,北岩銀行(Northern Rock)馬上倒閉。你會不會在二○○九年初期在低點再次買進呢?沒多少人會這樣子做,因為顯示股市會上升的跡象不多,媒體報導依然愁雲慘霧。許多人會選擇繼續持有現金到現在。沒錯,二○○八年大跌,苦不堪言。但是優質的基金經理人到目前創造的績效,也高過損失的金錢。所以雖然我不想要志得意滿,但我建議大家對於嘈雜的聲音充耳不聞。如果一起金融事件出現在十點新聞中,不要為此而心緒不寧。如果還沒全盤瞭解事件的話,更是如此。最佳的反應絕對就是沒有反應。

 

4. 保持單純

 

單位信託基金原本的目標是要提供機會,好讓投資人能夠分散投資股市。但是推出不久之後,基金管理行銷部門發現,他們也可銷售基金,專攻科技、油業、礦業、醫療保健、水利或是最近興起的機器人等利基產業。這些基金有自己的用途,專業基金就要敬而遠之,除非你的胃能夠承受雲霄飛車般的漲跌。不管基金經理人技術多高超,其加以著墨的特定領域如果不再受歡迎,也無力回天。投資人購買專業基金的時候,該領域往往很風行,是媒體寵兒。換句話說,他們投資的時間完全錯誤。

 

我把這些基金叫做「性感暴力」基金,但是我猜投資人應該都體會到暴力,卻沒體會到性感的一面。

 

如果無法抵禦性感事物,規則就一定要改變。這些基金一般都不是長期投資。 該領域貶值、不受青睞時就買入,其他人開始心動時,就手。聽起來很簡單,但是做起來卻很困難。

 

5. 追隨經理人

 

主動管理基金的績效,最終取決於基金經理人的決定。經理人可能不佳,或好的經理人可能會另尋高就,拋下基金,投資人就必須承擔這些風險。所以務必要查看經理人的紀錄,掌控人事變動。

 

有一些成功又有經驗的基金經理人會離開歷史悠久的公司,自立門戶。我普遍喜歡這些小而美的投資公司,因為這些公司允許經理人建立團隊與工作環境,以配合投資方法。他們往往持有的公司股份也較多,所以利益與投資人相符,比較有機會能夠久待。

 

這樣聽起來太複雜,被動型基金也是一個選項,沒有主動基金經理人的相關風險,手續費通常也較便宜。但務必要記得,報酬會不如指數。

 

所有的被動型基金的長期績效,都落後其所追蹤的指數。

 

不管你選擇主動還是被動型基金、投資信託基金、股票,還是都投資,重點就是一開始就要投入。抱持簡單,摒棄情緒,壓低交易頻率,長此以往,股市就能夠提供很棒的方式,讓你的財富增長。不過重要的是,要記得一開始投資的原因。對大多數人來說,目標是要改善生活品質。如果投資組合會讓你夜不安眠,或者情緒不佳,那就持有現金,投資並不適合你。

 

●以上言論不代表東森新聞立場

●投資理財有賺有賠,投資人決策時應審慎衡量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本文摘自/高手的法則:向68位橫跨長期投資、價值投資、成長型投資到短線交易領域的金融界傳奇大師,學習投資原則與禁忌清單》/克里斯多福.派克(Christopher Parker) /樂金文化

 

 

(封面示意圖/pakutaso)

 

【往下看更多】
因應關稅衝擊!財政部:報稅季擬延長至6月底
股市漲跌無序 該追美債避險? 億元教授說話了

 

【熱門排行榜】
吃一餐花多少錢? 他嘆50元便當成回憶:每隔幾個月就調漲
川普對等關稅暫緩90天 專家示警:亞股面臨更大回檔壓力
中遭美徵145%關稅 台廠「2產業」爆一堆急單
關鍵字: 股市利空投資航運台積電
Live 直播Live 直播
FB分享
字體變大
字體變小
加入Facebook粉絲團
訂閱Youtube頻道
收合
四月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025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30
3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00:00
01:00
02:00
03:00
04:00
05:00
06:00
07:00
08:00
0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