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賣台灣的不會是川普 謝金河:都是我們自己人
(2024/11/13 10:22)〈鉅亨觀點〉太陽能三合一後 這些利弊都要留意
台灣太陽能產業曾取代歐、美、日等地業者,位居全球要角,惟近年來不敵市場與產業快速變化,隨著中國以雄厚資本與國家機器協助、持續擴大垂直整合規模,導致台灣太陽能電池廠規模與獲利能力節節敗退,更淪為中國業者的備胎代工廠。
單就產能規模來看,2014 年以前,茂迪 (6244-TW)、新日光 (3576-TW) 與昱晶 (3514-TW) 等台灣業者都在全球前十大太陽能電池廠之林,如今除了茂迪之外,其他全都掉出十大電池廠之列,競爭力明顯不若以往。
缺乏雄厚資本與內需出海口,是台廠節節敗退,遭中國廠商迎頭趕上的主因。在失去競爭利基,無論在成本、採購上優勢都不如中國廠商下,為了能在國內太陽能產業艱困的環境中殺出一條血路,壯大規模成了「不得不」的選擇。
市場對於太陽能業者整併的消息傳了許多年,這次總算不是「只聞樓梯響」,且一次便是三家公司進行合併,由昱晶、新日光與昇陽科 (3561-TW) 合併成立的聯合再生能源公司,總產能規模更一舉拉到 5GW(10 億瓦),除了躍居全台最大太陽能電池業者外,還可望成為全球第五大太陽能電池廠。
三家公司合併後,整合上下游產業鏈資源,在採購議價上也相對較具優勢,規模夠大、也更能吸引資本投入,集邦科技旗下 EnergyTrend 分析師蔡篤慰指出,新公司的成立對於國內太陽能產業來說,勢必能補足產業缺乏的模組產能,將上下游供應鏈中的缺口補上,等於打通整體產業的任督二脈,由電站端引入資本,再將資本向上游投入技術研究層面,如此一來便形成正向的資金循環。
雖然台廠目前在單晶 PERC 技術上優勢領先不多,但在這個時間點宣布合併為新公司,引進資本挹注,等於搶在最後關鍵的時機,守住單晶 PERC 的優勢,否則再晚些就連最後一點技術優勢,都要被中國廠商給超越了。
雖說聯合再生能源的成立,為原先缺少的模組產能注入活水,但近來台廠紛紛籌組模組大聯盟,元晶 (6443-TW) 屏東的大模組廠將於 2020 年開出第一期,產能預估達 550MW(百萬瓦) 至 800MW,若進展順利,第二期更將擴充至 2GW。
另外,茂迪已與昇陽科、太極 (4934-TW) 等籌組聯盟建大模組廠,預計明年量產,產能可達 1GW 至 1.5GW,也就是說,台廠未來預計開出的模組產能達到 5GW,在市場需求可能不如產能的情況下,國內模組產能過剩的隱憂也隨著新公司的成立而擴大。
國內吃不下開出的產能,勢必得將多餘的模組產能往外送,而以目前全球太陽能市況來看,一道道關稅壁壘讓產能難以進入,蔡篤慰認為,除了以本身電站開發或模組品牌做起以尋求出海口外,因聯合再生能源預計開出 3GW 模組產能,已達到可參加全球招標案的門檻,投入全球招標案開發也不失為一種解套方式。
當規模壯大成為勢在必行,三家公司在這時間點「不得不」合併成立新公司,而這或許也將帶起台太陽能廠結盟潮,透過整合各自優勢與資源共享,提高市場競爭力,引來資本挹注後守穩技術優勢,才能與強勢環伺的中國廠商搶食大餅,惟聯合再生能源公司即將投入的模組產能,可能使國內市場面臨模組產能過剩的隱憂,而這仍待確切產能開出的時間再見分曉。
【往下看更多】
►個股:神達前三季EPS 2.44元,年增近倍,Q4獲利續攻可期,股價飆新高
►外資五萬空單補了? 台積電重挫逾3% 台股慘摔547點
►抽抽樂又來了!「這檔矽光子」今起申購 抽中一張賺5.25萬
【熱門排行榜】
►女友罹癌太燒錢 他憂「會賠掉人生」果斷止損 網看法兩極
►賣掉傳家金飾去買股! 婆婆崩潰大哭她傻眼:送人了還管怎麼用
►不只財報風波!美超微「不能說的秘密」 1千多美元股價跌剩零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