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首頁 搜尋
東森財經新聞台 Apps
Play 商店 免費下載
下載
首頁財經新聞 > 全球 > Uniqlo合體無印良品? 陸山寨神店年撈550億

Uniqlo合體無印良品? 陸山寨神店年撈550億

2018/10/17 13:38 東森財經新聞

厲害了大陸神店!山寨無極限還能年撈550億?相信許多台灣人,都曾在街頭看過「名創優品」實體店,它是標榜日本血統的大陸品牌,卻經常跟山寨扯上關係,多次捲入侵權風波,但是創立至今7年,已經迅速在全球擴張,本月初還獲得騰訊資本挹注。不過名創優品不甘只發展單一品牌,現在還朝多元化拓展,從護膚品、行李箱、酒類到寵物用品等都涉獵,而且還去註冊商標,只是這些剛註冊的LOGO,看起來又跟其他品牌很相似。

 

▲名創優品經常跟山寨扯上關係。(圖/騰訊視頻)

 

從香港、台灣、韓國,開到新加坡、美國、加拿大,名創優品這個品牌乍看有點熟悉,為什麼會眼熟?因為它的LOGO和招牌幾乎複製uniqlo,店面裝潢卻又像極了無印良品,號稱三合一山寨神店。

 

▲名創優品LOGO激似uniqlo。(圖/Miniso/Uniqlo)

 

名創優品創辦人葉國富表示,他們做的都是消費者必需產品,而且品質和設計都讓日本人感覺到,這兩年他們做得很棒。

 

真的是這樣嗎?根據《TVBS》報導,名創優品的創辦人,從山寨到現在身家折合新台幣約400億元。但他不滿足,最近還多元化拓展,跑去註冊護膚品與化妝品,名為「Gentillesse l'esprit nature」,商標甚至讓人覺得,怎麼跟來自英國的瑰珀翠長得那麼像?不僅如此,新的包包品牌叫MINIgo,但到底又跟無印良品,長得哪裡不一樣?

 

▲旗下的美妝和包包品牌,與競爭對手有異曲同工之妙。(圖/淘寶/瑰珀翠、MINI go/MUJI)

 

名創優品創辦人葉國富喊話,2020年他要在全球創下600億美金營收,甚至希望18年或19年就可以達標。

 

其實名創優品光去年的營收數字就很嚇人,超過18億美元(約新台幣550億元),而且全球開店近3千家,年客流量10億多人次,就算屢次捲入侵權風波,看起來名創優品也沒在怕。山寨無極限,或許搞得越像才越賺錢。

 

看更多

 

了不起的大媽!竟然吃垮了一搜郵輪?挪威郵輪公司專為大陸市場打造的豪華遊輪(諾唯真)喜悅號首航一年後,近日宣布退出大陸市場。雖然官方強調是公司整體規畫問題,但有曾搭船出遊的網友表示,是大陸的大叔、大媽們「把郵輪吃倒了」,並細數大叔、大媽們如何吃倒郵輪,包括自助餐拿了不吃、浪費驚人。

 

根據《梨視頻》報導,喜悅號郵輪客服表示目前還在營運,一直到明年的3月份結束,他們是在今年下半年的時候公布將退出大陸市場範圍。至於是否是因為大陸大媽、大叔們吃東西吃太多,被吃倒了?客服僅淡淡地說,具體原因不清楚,那是總部的決定。

 

▲喜悅號宣布退出大陸市場,網傳被大媽吃垮。(圖/梨視頻)

 

而根據香港《蘋果日報》報導,喜悅號去年才在上海首航,主打大陸市場。不過挪威郵輪近日發表聲明,將在2019年退出大陸市場,強調這一決定是「公司整體的戰略規畫」所需,對大陸市場信心沒有改變。

 

但有微博網友發文指出,喜悅號離開大陸,其實「罪魁禍首」是大陸的大媽、大叔們,因為他們在郵輪上「浪費驚人」。

 

▲網友指大媽、大叔們在郵輪上「浪費驚人」。(圖/梨視頻)

 

報導指出,網友的文章表示喜悅號規定早上7點吃早餐,但6點不到,大陸的大媽、大叔便在餐廳門口排隊,且不停拍門要求早點開。門一開大叔、大媽們蜂擁而入,開搶高檔海鮮;用餐期間,每張桌上都有大量遺棄食物,包括整盤蝦仁、雞腿、牛排等,浪費驚人,即便到處貼有「勤拿小取、節約食物」告示,但人人視若無睹,人人都爭搶菜餚,狼吞虎嚥。

 

根據報導,喜悅號在五天航程中,要消耗約60噸肉類及禽類、20.5噸魚類、7噸西瓜、1噸香蕉、11噸土豆、5.2萬顆雞蛋。郵輪職員表示,其他挪威郵輪只消耗約十數噸,感嘆「巨輪硬生生被大陸人吃倒了」!

 

▲郵輪職員感嘆「巨輪硬生生被大陸人吃倒了」。(圖/微博)

 

然而有職員表示,喜悅號自啟航以來一直不賺錢,明年初將送到新加坡改造,會去除大陸元素、改行歐美風。至2020年後,公司會派一艘較小的遊輪營運大陸市場。不過,根據皇家加勒比國際郵輪2015年的數據,食物在每位乘客平均成本中,僅占約5.8%。顯示喜悅號「被吃垮」,有可能只是偏見,但了不起的大媽文化,或許各行各業還是不容忽視。

 

看更多

 

「達芙妮」,相信有很台灣人都曾在街頭見過它的身影,甚至還火紅到稱霸大陸市場,以一家女鞋品牌來說實屬不容易,只是如今風光不再,近年來虧損不斷擴大,也讓達芙妮的關店潮席捲而來。

 

達芙妮是香港台商創立,前身為永恩國際,由陳賢民和張文儀於1987年創建,這家經營逾30年的品牌名店早期在香港做女鞋,並外銷至美國,然而香港當地日漸高漲的土地租金和人力成本,讓兩位創辦人不堪重負。而達芙妮的巔峰時刻,約落在2004年前後,當時大陸每售出5雙鞋,就有1雙是達芙妮,與目前5.85億港元(約23億台幣)的市值相比,達芙妮曾經市值高達195億港元(約772億台幣)。

 

▲達芙妮市值曾高達新台幣772億元。(圖/Daphne Taiwan)

 

根據AI財經社報導,達芙妮發布的2018年中期業績公告顯示,截至6月底,達芙妮上半年營收大跌17.3%為22.59億港元(約89億台幣),且上半年虧損擴大,由去年上半年的2.095億港元(約8.3億台幣)增加至4.926億港元(約19.5億台幣)。另外,達芙妮現在門市為3386個,去年同期為4570個,今年上半年達芙妮共關閉416家門市,達芙妮的關店潮可追溯到2015年,資料顯示,2015年至2017年,達芙妮淨關店數量分別為805、1030、1009家,3年關店數量逾3000家。

 

其實在達芙妮最輝煌時刻,每年可售出5000萬雙女鞋,在大陸市佔率近20%,也就是說,每賣出5雙鞋,就有1雙是達芙妮。根據大陸媒體報導,2004年達芙妮股價快速拉升,從0.5港元升至11.8港元(約46元台幣),擴張速度最快的2008年至2012年,每年都有近800家達芙妮店在各城市開張,在大陸主要城市的任意一條街道,都能看到達芙妮門市的身影。

 

只是好景不常,女鞋市場在2011到2014年逐漸下滑,達芙妮業績也開始不見起色。2013年,達芙妮開始遇到關店危機,營收和淨利也雙雙下滑,毛利率、淨利率持續走低,2015年達芙妮出現轉盈為虧,資料顯示,2015年、2016年和2017年,達芙妮分別虧損3.79億港元(約15億台幣)、8.19億港元(約32.4億台幣)和7.34億港元(約29億台幣),過去3年虧損額逾23億港元(約91億台幣),關店逾3000家。

 

但是達芙妮曾在《每日經濟新聞》中表示,目前集團的財務狀況仍然穩健,截至2018年6月底,淨現金為6.07億港元(約24億台幣),2017年同期則為6.93億港元(約27.4億台幣)。擴展迅速且大規模的門市曾為達芙妮帶來巨大營收,然而隨著日漸升高的租金讓其變成燙手山芋,門市快速擴張也讓集團的有效管理變得困難,有工作人員透露,有的城市一條街上有7家達芙妮專賣店,店鋪間互相搶客人。

 

▲達芙妮終究面臨「倒店危機」。(圖/AI財經社)

 

不過有業內人士向《香港財華社》表示,達芙妮門市的導購和服務能力跟不上,顧客體驗不佳,同時,快時尚品牌供應鏈效率的高低,也決定著品牌的生命。而達芙妮供應鏈效率不高,同質化嚴重,沒有特別令消費者記住的單品,曾經有顧客表示達芙妮的鞋子愈來愈土,與其他品牌相比沒有獨特性,很容易讓人忘記,而且舒適度也有所下降。為自救、清理庫存等,達芙妮管理層於2010年與百度一同投資耀點100電商平台。然而,其電商部門卻在高層支持下,關閉京東、樂淘、好樂買等具有優勢的分銷管道,結果這個項目以失敗告終。

 

2014年、2015年,達芙妮曾蟬聯雙十一電商平台女鞋第一,但達芙妮表示,電商業務在集團整體銷售的占比不高,其增長不能抵銷實體店客流下降造成的虧損額度。

 

▲達芙妮近3年虧損快達百億。(圖/Daphne Taiwan)

 

如今,達芙妮重回百貨商場,又將門市革新形象,走輕奢簡約風,它還邀請曾服務於Charles Keith的設計師Michael Zawadzkl,加入團隊為達芙妮提供設計,不過這些改變現在還未看到成效。究竟這曾紅極一時的台灣女鞋品牌,是否有機會東山再起,或許還需要注入更多創新元素。

 

看更多

 

在大陸說到烤鴨,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是源自於北京的「全聚德」,全聚德也因此成為烤鴨的代名詞,然而這間擁有154年歷史的老店,如今也快要走不動了?根據全聚德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營收8.76億元(人民幣,下同,約新台幣39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1.43%;歸母淨利潤7779.24萬元,與去年同期比則成長1.29%,主要依賴烤鴨單品的全聚德,今年業績成長疲態盡顯。

 

業績魔咒難突破也成為全聚德的最大考題。其實,全聚德從2007年上市以來,業績持續走高,尤其是2011年,營收由13億元猛增至18億元,但2012年卻出現轉折,高級餐飲業步入寒冬,全聚德也遭受巨大衝擊,其中全聚德飽受詬病的原因之一就在於價格過高,離一般消费者太遠。根據《AI財經社》在外賣網上發現,全聚德整隻烤鴨在250元左右,半隻130元左右,其他普通菜品也都在40-60元左右。接著2013年爆發的禽流感更是壓垮整個餐飲業,使得全聚德在這年營收19.02億、虧損3000萬元;2014年,全聚德營收再次下跌,跌破19億,之後2015到2017年,營收一直徘徊在18到19億元間,無法突破。

 

在業績持續探底之際,全聚德也曾有新的嘗試,2015年,與重慶狂草科技公司達成合作,打造網路餐飲模式的小鴨哥烤鴨外賣品牌─鴨哥科技,「小鴨哥」定位中高端白領及家庭用戶,最早在重慶外賣平台進行實驗性推廣。2016年4月北京市場上線「小鴨哥」,並與百度外賣簽訂戰略合作協定,試圖打造全聚德外賣生態系統,然而,2016年鴨哥科技虧損了1344萬元,到去年中期,鴨哥科技的虧損已達1600萬元(約新台幣7185萬元),最後還是無奈停業。

 

對於跨足外賣的挫敗,大陸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全聚德不適合做外賣,外賣主要是給常駐人口和年輕人,但全聚德烤鴨多為宴客或遊客朝聖,二者的調性並不同拍,而且全聚德的受眾年齡偏高,也不是外賣的主流群體。

 

儘管首次轉型以失敗告終,但全聚德並沒有放棄。2017年3月,全聚德計劃收購主打粤菜的休閒餐飲品牌,這對以烤鴨為主打產品的全聚德,在價格、菜品及消費人群上都有互補作用。但僅僅5個月,全聚德便宣布終止收購,聲稱是因為交易的複雜性與發展的不確定性,無法按時完成交易。

 

幾次轉型均以失敗收場,自然會招致外界批評,全聚德集團董事長邢穎也感到委屈,他認為,市場還是以結果論英雄,但他表示,其實全聚德還做過更多探索,今後也不會放棄這條路,看來老品牌想要在新時代繼續向前,勢必得面臨轉型,或是尋求嶄新的發展機會。

 

看更多

 

大陸貴州農婦陶華碧以一罐辣椒醬「老乾媽」聞名全世界,靠著1瓶8元人民幣(約新台幣35元)創下一年銷售75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335億元)的成績,被封為「火辣女神」的她有著獨到的經營之道,堅持「不貸款、不融資、不上市」的三不原則。

 

被許多人稱為「下飯神器」的老乾媽,靠著1瓶8元人民幣的辣醬發展成了與茅台比肩的貴州企業。而不識字的陶華碧,其實也有一段曲折的創業往事。

 

出生於1947年的陶華碧生在貴州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從未上過學的她只認得「陶華碧」這3個字。而在她20歲那年嫁給了一名地質調查員,但她的丈夫幾年後卻因病辭世,留下她和兩個兒子。為了扛起家庭重擔,陶華碧曾南下至廣東打工,為了省錢,便從家裡帶辣椒做成醬料拌著米飯下嚥,藉此經過不斷的調配,陶華碧做出一種特別的辣椒醬「老乾媽」。

 

而為了照顧孩子,陶華碧結束打工生涯重回老家貴州,開始販售涼粉生意,陶華碧將辣椒醬放在涼粉中讓客人伴著吃,不料大受歡迎,許多客人吃完涼粉後還買一些辣椒醬帶回去。甚至有人不吃涼粉卻專門來買辣椒醬,藉此打開知名度。

 

但隨著購買辣醬的人越來越多,涼粉生意卻每況愈下,陶華碧驚覺附近的涼粉攤個個生意火紅,原因竟是都在使用她的辣椒醬,讓陶華碧一氣 之下不再對外單獨出售辣椒醬。隨後,沒有辣椒醬的業者們紛紛找上門,請求陶華碧繼續販售,「你既然能做出這麼好的辣椒醬,還賣什麼涼粉?乾脆開家辣椒醬廠算了!」

 

也因為這句話,讓陶華碧茅塞頓開,不僅恢復了辣椒醬的販售,更於1996年8月創立辣椒醬加工廠,取名為「貴陽南明老乾媽風味有限公司」,品牌名稱為「老乾媽」。為了讓消費者知道這是陶華碧生產的辣椒醬,她專程為自己拍照並把照片放在辣椒醬瓶上,照片也讓陶華碧成了如今最具辨識度的企業家之一。

 

隨著老乾媽事業規模逐漸擴大,陶華碧需要做的事不再是「切辣椒和搗麻椒」那樣簡單,財務報表、人事報表都需要經過陶華碧審閱,對外事務也需要由她來應對,因此大兒子李貴山決定來幫忙。李貴山初期工作是幫陶華碧處理文件,李貴山唸文件讓陶華碧聽。已經確認、需要簽字的文件,陶華碧會在文件右上角畫圓圈。但李貴山覺得這麼做並不安全,便教陶華碧寫「陶華碧」這3個字,陶華碧學3天才學會,後來有人問陶華碧練字感受,陶華碧說:「這3個字好打腦殼哦,比剁辣椒難。」

 

老乾媽成立20多年來一直堅持「不貸款、不融資、不上市」的「三不」原則,陶華碧秉持「上市騙錢論」,認為「上市是欺騙人家的錢」。陶華碧曾說:「我堅決不上市,一上市,就可能傾家蕩產。上市那是欺騙人家的錢,有錢你就拿,把錢圈了,喊他來入股,到時候把錢吸走了,我來還債,我才不幹呢。」

 

而老乾媽不主動尋求上市,最重要的原因在於「並不缺錢」。曾經有券商在2016年對老乾媽調研時發現,同行業幾家龍頭企業應付賬款周轉期均在30天以上,但老乾媽的應付賬款竟然是零,老乾媽在現金流十分充裕。不僅如此,老乾媽的股權結構簡單,持股全部掌握在創始人家族手上,不存在一些科技企業因為引入風投而存在上市供其套現退出的壓力。

 

看更多

 

在崇尚名利的年代,許多有錢人過著奢華的生活,但並非每個人都如此。大陸一位有著「房地產女王」之稱的77歲女富豪陳麗華以505億人民幣(約新台幣2300億元),白手起家位居胡潤女富豪榜的第一名,但她有錢卻過著簡樸的生活,自曝一天生活費僅1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46元),如此節儉的生活讓眾人相當驚訝!

 

77歲的大陸女富豪陳麗華,是富華集團的創辦人,富華集團主要布局大陸房地產市場,先後投資開發了北京長安俱樂部、麗晶酒店、華麗大廈等。陳麗華白手起家打造富華集團,更因精準的眼光創建房地產霸業,在北京享有高知名度。

 

綜合陸媒報導,富華國際集團創辦人陳麗華近日在鳳凰衛視的談話性節目《魯豫有約》接受專訪時,談到自己的生活費,一天只有10元人民幣,因為她不喝咖啡也不喝茶、不抽菸也不喝酒,最喜歡吃炒雪裡紅拌白飯,就連衣服都只要合身就行,並不刻意追求名牌,「10套就能過一個冬天」。儘管她身家超過2000億,卻依然過著簡樸的生活。

 

白手起家的陳麗華,幼年因家境貧寒而讀到高中便被迫輟學。生計所迫的她開始做起了家具修理的生意,因有著生意頭腦、待人熱誠且講信用,沒多久就成立了自己的家具廠,更在香港房地產業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靠著自己存的創業資本在香港成立了富華集團。

 

而現今77歲的她已從房地產業淡出,事業都交由兒子打理,與丈夫攜手經營自己熱愛的紫檀事業。

 

陳麗華對子女要求也很嚴苛,從小就讓女兒知道「錢自己的就是自己的」,別人的錢不能貪,不能去佔人家便宜。陳麗華說,有一次給了5歲女兒1毛錢(人民幣)買冰棒,當時1分錢可以買一支,女兒買了一支冰棒後,老闆找了她9分錢,她後來再買一支,老闆卻又找了9分錢,女兒發現老闆多給了錢,立刻還給老闆。由此可見陳麗華在教育上十分用心。

 

陳麗華很驕傲地說,如今孫女去學校上課,拒絕用家中的大車接送,在學校絕口不提家庭,「我在學校是個學生,我想要踏踏實實地學習」,沒人知道她奶奶是知名富豪,如此低調作風與其他富豪明顯不同,就連主持人聽了都感嘆「您跟我想像的真是不一樣」,認為人太容易有刻板印象,陳麗華的一番話,也讓許多人大開眼界。

 

看更多

 

 

 

世界最大空調製造商大陸格力電器,去年營收、淨利創下歷史新高,年賺人民幣224億元(約新台幣1050億元)。然而,日前董事長董明珠卻宣布不派發現金紅利,引發市場議論紛紛,也創下格力11年來首次宣布不分紅。

 

對於營收、淨利創新高,卻發生11年來首度宣布不分紅的情形?格力董事長董明珠在日前說出答案:「為了要研發晶片」。董明珠在央視接受專訪時表示:「我覺得我要對投資者負責,因為格力是要長期發展,不是眼前一次分紅,明年說沒有了。你看好多上市公司都出問題,從總平均值來看,我們給股民分紅也超過44%,即使我今年不分紅,平均分紅率也達到44%,也是很高了。」

 

發展半導體產業需要龐大資金與時間投入,且失敗的風險不小。不過,董明珠卻表示:「我不需要國家給我錢,我就自己投入,我一定要把晶片研究成功,只不過是時間問題。我投入晶片,並沒有影響我企業的發展,我投入晶片,並沒有影響我的利潤,我反過來要問,如果今天我做了1500億人民幣,我利潤只有5%,你怨我嗎?我有70多億人民幣的利潤,我現在做了15%,我拿10%出來搞研發,難道不可以嗎?如果我沒有這個利潤,你能怪我嗎?」

 

除此之外,董明珠甚至強調:「在家電業我們最高利潤就7%,我15%跟人家一樣,我就拿個7%、100多億人民幣研發,沒有什麼不可以。我今年投入100億人民幣,甚至3年以後我投入500億人民幣,我沒理由做不成,當我們能夠掌握晶片,把高階晶片拿下來,我們就可以服務全球了。」

 

格力電器雖然是全球最大空調製造商,但關鍵的控制晶片,仍必須仰賴外購。至於面對股東質疑與批評,董明珠則表示:「我要分紅很容易阿,但格力持續發展需要戰略規劃,我們要做集成電路(積體電路),這是大家現在都看到的問題了。」



東森電視 版權所有 ©2017 EBC All Rights Reserved。

 

【往下看更多】
白蝦產業崩盤!宏國斷交後悔了:想重返台灣市場
巴菲特、李嘉誠不約而同1動作 外媒示警:「這狀況」恐來臨
電動車自撞「門打不開」 3女喪生火海 小米股價跳水重挫5%

 

【熱門排行榜】
吉卜力效應! ChatGPT使用率創歷史高 「風格失敗」破解密技曝光
解放軍釋出「實彈射擊畫面」 點名攻擊高雄永安天然氣接收站
黨內擬倒戈川普急煞車 傳對等關稅有第3選項
關鍵字: 名創優品山寨百貨周年慶大陸
Live 直播Live 直播
FB分享
字體變大
字體變小
加入Facebook粉絲團
訂閱Youtube頻道
收合
四月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025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30
3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00:00
01:00
02:00
03:00
04:00
05:00
06:00
07:00
08:00
0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