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堅強還是好強?他失業5年被拱請客仍大方埋單
(2019/05/17 19:06)台人太早退休?東京醫院長:行程排到101歲
老人家慢條斯理的自西裝內袋掏出一本記事簿,翻了翻之後,向大家一鞠躬,用著抱歉的口吻說:
「真不好意思,明年都約滿了,可以改約後年嗎?」
接著,老人家解釋:
「因為我明年滿100歲,行程比較滿!」
台灣人太早退休
這位老人家是日本東京日本聖瑪麗亞醫院院長,去年來台灣參加陽明大學舉辦的研討會,因為演講內容精湛,會後聚餐時,在座的台灣教授紛紛詢問有無榮幸隔年再邀請他蒞臨演講。
西裝筆挺,把自己打理得有如大企業CEO,精神奕奕,臉上泛著一層亮光,沒人看出他巳經99歲,也沒想到如此高齡還舟車勞頓,甚至全球飛來飛去,到處參加研討會,最後更沒想到還要排行程到101歲,這是對人生懷抱著何等的自信啊!
我同學的哥哥是陽明大學教授,直到那一刻,他才真正明白到—「人,可以工作到離開這個星球的最後一刻。」
台灣人太早退休,去年統計是平均58.3歲,已經創史上新高,但是比起鄰近的日韓兩國,我們是早早掛起頸軛的水牛,日本平均退休年齡是近69歲,韓國則逾70歲,這就是為什麼到這兩國旅行時,經常可見彎腰駝背的老人家在工作。在退休年紀的界定上,台灣人不只早10餘歲,還殘留著退休後工作是苦命老人的觀念,不只是落伍的思想,也不符合老人化社會的現實。
▲70歲還在工作才是好命。(圖/翻攝自pixabay)
70歲還在工作,才是好命!
Elle是個聰明女生,打從畢業那一年即努力置產,才40冒個頭就已經退休,專職包租婆。有一天line我,大驚小怪的說,出租的套房要修馬桶,經朋友介紹,竟然出現一位70歲「老爺爺」水電工,把她嚇出一身冷汗,站在旁邊看得心驚膽顫,擔心老爺爺閃到腰,終於忍不住伸手幫他一起搬馬桶。
這時候手機響了,是另一個朋友打來,好不容易也幫她問到另一名水電工,小心翼翼的說:
「Elle,先跟你說,是一個69歲老阿公,不過我阿姨說他做事誠懇踏實,經驗豐富,不會亂抬價,你完全可以信賴他。」
後來,Elle上網去Google一下水電工接案的情形,才知道現在年輕的水電工不接小工程,因為跑一趟賺不了錢還要被殺價,覺得划不來,老人家才能撿到這些掉在地上的餅乾屑工作來做。
Elle是小文青,父親是老文青,公務員退休,去年慶祝80高夀,舉辦一場個人攝影展,平日最愛拿著幾公斤重的高倍攝影機,蹲點3~4小時拍一隻小蝴蝶,所以Elle頗能了解上年紀的老人家閒不下來的心情,可是仍然無法理解何必挑水電工來打發時間。
Elle問:「都快70歲了,工作當作休閒可以,不過有必要是為了賺錢嗎?」
老爺爺水電工答:「我不是為了賺錢,是在『做健康』。」
這句話也信,真是一個何不食肉糜的小資女!Elle的父親每個月有退休金可領,領一輩子,衣食無憂,但是廣大的非軍公教老人家其實不少是老來還要工作,不只養自己,還要養孫子,這是Elle難以想像的晚景淒涼。
可是,Elle與老爺爺的對話,反映出來台灣社會對於上年紀者還在工作的一些觀念,大家都認為退休了就要回到家裡,含貽弄孫,養花蒔草,或是打太極練氣功,一天24小時都在怡情養性才是好命;相反的,在職場工作則是「老歹命」,大家會轉頭罵他們的兒女不孝,現在不奉養父母,難道要等到親不待的時候嗎?
▲比起無所事事的養老,不如做點有意義的事情。(圖/翻攝自flickr)
全球都在延後退休
這樣的觀念在台灣相當普遍,卻和全球趨勢背道而馳,獲《哈佛商業評論》評選為「年度最佳麥肯錫論文」得主戴可沃(Ken Dychwalt)提出,
「退休觀念,應該要退休了!取而代之的,應該是以更彈性的方式,持續不斷的工作。」
「以65歲作為退休年齡,已經嚴重脫離現實,必須重新以長夀年齡重新計算。」
戴可沃說,目前臨近退休的這一代走過90年代的科技狂潮,年輕時拚命工作與賺錢,為的是提早退休去做喜歡的事,可是這種「愈早退休愈成功」的價值觀已經落伍,屬於上一個退休時代的思維,逐漸要被新的退休時代所取代,再就業及拉長工作年限才是未來趨勢。
退休不再是一個時間點,工作與退休不是一刀兩斷、截然分開的兩件事,相反的,未來是一個混搭的時代,幸福快樂的老人過的是「正三角形」嶄新人生,三邊為學習、休閒與工作,取得平衡,完美走向終點。
時代逐步向前推演中,慢慢的,養老型老人會減少,選擇仍然在人生旅途上冒險前進的老人會增加,過著正三角形人生,兼顧三邊,獲得比年輕時更豐沛的雨水,澆灌著逐漸乾涸的大地,重新展現生機,活力無窮。
美麗的夜才要開始,它展現的是不同於白天的璀燦魅力,你準備好迎接這個神秘不可知的夜晚了嗎?
本文摘自「洪雪珍粉絲專頁」goo.gl/DL8xfk
▲看到別人春風滿面、得意洋洋時,請告訴自己,眼睛看到的也許不是真相,而是態度。(圖/翻攝自Pxhere)
台灣精神科醫師鄧惠文有一年接受金石堂書店獲頒「年度作家風雲人物」,這位被譽為「亞洲療癒系新天后」的作家竟在典禮中自曝,2年前產子後,喪失創作力,陷入憂鬱,靠閱讀度過低潮。
這個消息一出,社會一陣嘩然,和不久前電視節目主持人Janet自曝曾患憂鬱症一樣,同樣都讓大家不可置信。
看不出他們正在人生低潮
一位是精神科醫師,不論是看診或寫作,都在幫病患走出傷痛與低谷;一位是以旅遊節目走紅的主持人,外形陽光燦爛,讓人一見就開心,這兩人都讓人難以想像,她們怎麼也會有憂鬱的時候?而更難理解的是--
「為什麼看不出來她們曾經有憂鬱症?」
其實,這個疑問,我在一些強人朋友身上也曾經提出過。
他們都是大家欣羨的對象,有的是名校博士,有的事業飛黃騰達,有的婚姻幸福美滿,有的孩子優秀有出息,有的外表出眾亮眼…而他們也永遠神采奕奕,從未有倦容,有他們在的場合則是談笑風生、歡樂無限,任誰都不會想到,連這樣的天之驕子都會逃不過命運之神的試煉,有一段不為人道也的辛酸痛苦。
即使跌宕至人生低谷,在對外的形象上,他們一逕維持與過去的高度一致性,不讓眼尖的人窺得一絲混亂或違合,比如面露愁苦、到處抱怨、外表邋遢等,這些負面訊息都不會出現在他們身上,一般關係的同學朋友無法聞出一絲不尋常。
▲我們也會軟弱,只是選擇了堅強。(圖/翻攝自Pxhere)
我們也會軟弱,只是選擇了堅強
當事後得知時,大家都會百思不得其解,心想是自己太粗心,還是他們太好強?最後我得到一個結論,強人擁有一個共通點:絕對不示弱!這種自持與自律,反映出來的是超高的心理素質,是他們爬上金字塔頂端的理由!不論逆境的風有多麼狂暴、雨有多麼猛烈,他們都選擇堅強面對,努力求勝。
「我們也會軟弱,只是選擇了堅強。」
我有個職涯諮詢個案Max打從畢業後一路順風順水,在國際性企業之間跳來跳去,最後爬上總經理高位,大家都羨慕他的漂亮頭銜與倍數高薪。直到今年,大家才知道他失業5年,而之所以知道,是因為找到一個好工作,想要和大家分享好消息,而透露出過去5年他的人生跌至谷底。
在失業的這段期間,Max照樣參加朋友聚會,一樣的幽默風趣、開朗自得,也一樣的講究穿著、時尚有型,朋友一點都未察覺,而且在吃喝玩樂的費用上,他不只也要一起分攤,甚至有時候大家還起鬨拱他請客,因為他的薪水最高,而他也大方如昔的掏腰包埋單,沒有皺一下眉頭。
▲人生像一面鏡子,你可以選擇笑臉或哭臉。(圖/翻攝自pexels)
人生像一面鏡子,你可以選擇笑臉或哭臉
當大家正在為自己的粗心疏忽感到赧然羞愧時,Max卻說是自己「特意」維持這個完美的形象,因為他寧願堅強得讓人妒忌,也不要懦弱得讓人可憐。
可是,像這樣ㄍ一ㄥ到極點,會不會太辛苦?Max說,堅強不只是他的人生態度、人生理念,也是他的人生策略,因為他認為,唯有散發出正面訊息,才會吸引正面能量進來,帶動正向的循環,快快走出低谷,擁抱陽光,迎向另一個高峰。
「我相信,人生像一面鏡子,對著它哭,它還給我一個哭臉;對著它笑,它還給我一個笑臉。」
哭臉,帶來陰雨綿綿的人生;笑臉,帶來陽光普照的人生,Max改變態度,跟著心情也變了,逐漸的重新改造命運。當不能選擇人生時,剩下唯一可以選擇的是面對人生的態度,而強人一致拒絕示弱,他們鍛鍊自己的心志到只許有笑臉,不許有哭臉,只許有陽光,不許有陰雨。
哪一天可以讓朋友知道他們曾經有過陰雨綿綿的日子,就是他們東山再起、太陽放晴的那一天。
以後再看到別人春風滿面、得意洋洋時,請告訴自己,眼睛看到的也許不是真相,而是態度。收起羨慕,學學他們的堅強,也是一種非凡的心理素質啊!
文章經洪雪珍授權轉載
▲洪雪珍點出了生涯與年紀之間非常的現實。(圖/翻攝自PxHere)
講到生涯與年紀這個主題時,我最喜歡講一個年輕時看到的笑話,當時笑到翻過去,可是現在就不覺得好笑,還覺得想哭,因為真實到極度殘酷。
有個二十啷噹年輕人自學校畢業沒多久,想要換工作,可是心裡沒什麼主見,感覺前途一片茫茫,不知道下一步怎麼走,於是去算命。算命看了看之後說:
「30歲之前,你會很窮。」
年輕人心想,講得真準啊,現在的他從零出發,薪水低,常常到了月底就沒錢花用,更別說存錢,的確是一窮二白。可是算命先生這句話透著玄虛,言下之意是30歲以後,一切就改觀,他會翻身致富。於是趕緊再追問一句:
「那,30歲以後呢﹖」
算命先生沈吟了一下說:
「30歲以後,你就窮慣了。」
當然,我個人是不贊成算命先生這樣的鐵口直斷,把年輕人的30歲以後人生整個拉黑成暗無天日,並不厚道。可是在看過不少統計數字以後,我不得不承認,算命先生是懂大數據的,他說的是事實!
▲30歲以前如果一直落在低薪資階層,再奮力一躍也過不了低薪這個坎。(圖/翻攝自pixabay)
30歲是一個關卡,30歲以前如果一直落在低薪資階層,再奮力一躍也過不了低薪這個坎,過了30歲要有錢不容易,只有兩條路,一是創業成功,二是中樂透。
即使現在整個社會走向高教育化,走出學校的年紀大約比過去晚個4年,有人進社會都已經來到26歲,要求三十而立有現實的難度,但是至少不能捱過35歲。
在大陸有「35現象」,不是過了35歲不錄取,而是過了35歲就嫌你老﹑請你走路,華為是最有名的例子,甚至有企業喊出不用30歲以上;在台灣也差不多,我到過各大企業演講,都會問在座主管一個問題:
「幾歲以上,你會考慮用這個人﹖」
30歲時,大約有一半舉手;到了35歲,沒有人舉手。真的,從北到南,不管是哪家企業都是一個樣,毫無例外。換句話說,35歲是一個普遍的用人極限,只是在台灣不可以明白說出這個潛規則,因為這是年齡歧視﹑違反法律,會被檢舉﹑被重罰,罰金台幣30萬至150萬。
我是做媒體出身,不會單單引用一個消息來源,一定再做交叉比對,於是我再問過獵頭公司,也得到相同答案!他們不推荐年逾35歲的人才,除非此人有關鍵性的技能,或是獵的是高階職位,否則超過35歲基本上就是三振出局,毫無考慮的餘地。
再說一位在全世界前三大獵頭公司任職中階主管的朋友,40歲時被資遣,決定要去日本料理店當學徒,打算以後自己創業。當學徒不耗上幾年是出不了師的,算一算,到時候都快50歲,還有力氣創業嗎﹖我覺得奇怪,他是獵頭出身,找工作還難得倒他嗎﹖結果他的答案再次證實「35現象」果然不假!他說:
「我是內行人,硬是要去找獵頭,不過是陪榜,自我安慰罷了,沒用的!」
▲若是要求職,請務必掌握35歲以下的年紀。(圖/翻攝自)
這些例子告訴我們一個鐵錚錚的事實,若是要求職,請務必掌握35歲以下的年紀。我在一次演講聽到一位生涯專家說,一項統計指出,25歲至35歲這一段生涯歲月,居然決定一個人未來一生發展的80%,以及未來一生收入的90%,所以它是關鍵性的10年!
這個統計結果,和前面算命先生說的話如出一轍,而依照我個人的親身經歷,也是八九不離十。大學畢業的以30歲作為檢查點,碩博士學歷的可以35歲,在此之前攻下的山頭有多高,幾乎決定以後每個年齡階層的山頭有多高,也就是說決定你之後都在哪一個同溫層:
1. 低薪階層
2. 中薪階層
3. 高薪階層
可怕的還不在錨定效應﹑一生被定位這件事,而是低薪階層過了30歲,薪水幾乎不再調高,中年以後卻又因為資遣或裁員等種種原因失業,不得不去做日薪或時薪工作,薪水從此一路走下坡。中國人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指的就是低薪族群,但是他們未必不努力,而是輕忽這個年紀具有關鍵性的決定力量。
相較之下,年過30或35歲,還能調薪的當屬中薪與高薪階層,不過這兩者在後來的發展上仍然天差地別,怎麼說﹖可以從以下兩個面向來剖析:
1. 加薪幅度
--中薪階層的加薪幅度,遠不如高薪階層來得大。
--中薪階層的加薪是公司依照考績加的,幅度一般落在3%~10%之間,這在台灣,已經夠讓人雀躍萬分;大陸當然幅度再大一些,不過慢慢的幅度也會縮小,因為薪資屬於固定成本,是企業營運的重擔,不可能無限上綱。
--高薪階層不一樣,他們不是由公司來加薪,而是老闆欽點,御筆大大一揮加的薪,都在兩位數以上,甚至跳槽時,從20%至1倍地往上調。
2. 薪資天花板
--低薪階層在30歲就碰到天花板,中薪階層大約在40歲,高薪階層則可能在50歲上下,加薪夀命長短懸殊。而這也指向另一個意義,高薪階層的生涯夀命相對長,一生的工作總所得,再加上有閒錢理財,收入豈是一般上班族的一倍兩倍而已﹖
問題來了,在25至35歲的年輕人很少這麼嚴肅看待自己這段生涯,有人整天想去澳洲打工度假﹑去看看世界﹑去完成夢想﹑去享受人生…這些都很重要,也很營養,只不過是短短十年,時間不多,有這麼多事想做,必須聰明地使用﹑精心地安排﹑有策略地布局,才有可能在35歲時站到一個漂亮的位置,眺望遠方更高的山頭。
要把事情做好,我們都知道必須「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條件俱足,才能發揮綜效,否則光靠人和﹑一個人拚死拚活是沒用的。而天時指的是什麼﹖在生涯發展來說,就是年紀!去問問看所有求職的中年人,到處碰壁,卡在哪裡﹖也是年紀!那麼何不趁年輕時,妥善運用年紀的優勢,全力衝刺﹑奮力一拚﹖
在對的年紀,做錯的事,是一段荒唐,也是一世的嘆息。
文章經洪雪珍授權轉載
【往下看更多】
►老師報警處理 盧秀燕重批不適任 她不解:道歉就一定要原諒?
►486公司驚爆職場霸凌 陳延昶認了:錢算一算叫他滾
►一個月刷不到3萬 他問申請一堆卡要幹嘛? 內行曝好處:肯定要辦
【熱門排行榜】
►韓元嚇崩!驚見「0.02511」甜甜價 換10萬多吃20碗泡菜鍋
►快訊/知名作家瓊瑤驚傳家中輕生亡 享壽86歲
►一個月刷不到3萬 他問申請一堆卡要幹嘛? 內行曝好處:肯定要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