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首頁 搜尋
東森財經新聞台 Apps
Play 商店 免費下載
下載
首頁財經新聞 > 汽車 > 車主違規吃罰單「求乘客平分」!網掀論戰

車主違規吃罰單「求乘客平分」!網掀論戰

2019/06/14 13:56 東森財經新聞
車主違規吃罰單「求乘客平分」!網掀論戰

不曉得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一群好朋友開車出去玩,通常會是大家一起分攤車主的油錢及過路費,但如果是車主違規被開罰單的話,也要平分支付嗎?近日就有一名網友有這樣的困擾,讓他傻眼到上網PO文尋求大家的意見,沒想到引起廣大網友熱議,紛紛表述不同意見。

 

▼一群朋友開同一台車出去玩,車主違規被開罰單的話,你會願意平分支付嗎?(示意圖/Pixabay)

 

有一名網友在臉書「爆廢公社」上PO文表示,日前和一群朋友搭乘同一台車出去玩,事後當天開車的朋友突然傳訊息到群組,說在出遊期間在高速公路上未依標線指示開車而被拍到違規,收到一張罰單,於是問大家願不願意一起平分,讓原PO相當傻眼,更氣憤表示「雖然大家交情不錯,可是違規的是他啊!」他認為,當初都已經平分油錢、過路費,現在友人還要求平分罰單未免太過份,「他怎麼開得了口?」

 

▼一名網友和友人同車出遊,事後當天開車的朋友收到違規的罰單,在群組詢問大家是否要平分。(圖/翻攝自臉書 爆廢公社)

 

此文一出引起網友熱烈討論,雖然不少網友跟原PO持有同樣的想法,認為「為何要平分違規的費用,是大家認同的嗎?分攤是分攤油錢過路費,頂多是旅途中的耗損」、「搭客運被開罰單,乘客也不會幫司機繳啊」、「車亂開當然自己出」、「違規這種個人行為,為什麼要均分?」、「他家的事情啊」。

 

但也有網友持不同看法,「我會給,但是如果是我被開我不會跟大家收」、「這罰金說不多但也是一筆負擔,人多一起出會很輕鬆,畢竟開車其實也不輕鬆的」、「其實我會欸,出人又出車還平分油錢,開車真的難免會有意外」、「開車的人真吃力不討好」、「以後都自己開車吧,這樣就解決了,一人開一台」、「一起分是會花你多少錢啦」。

 

(封面示意圖/Pixabay)

 

看更多

 

車位一位難求!台北一名網友日前上班時,好不容易找到最邊邊的停車位,誰知過不到15分鐘,車位竟被另一名騎士給霸占,對方不但將他的車給移走,還移到紅線上,害他被開單,經歷曝光後引起討論話題。

 

【全新東森新聞官網】一手掌握全世界

 

 

「台北市停車位本來就難找,但如果把別人車子移出來,到紅線上自己停在停車格,害別人被開單就很過分了」,原PO在臉書《爆料公社》發文表示,他本(5)月24日上午騎車到開封街上班,好不容易找到停車位,將機車停放在最旁邊,沒想到11點就被同事通知「你違停被開單」。

 

▼原PO停好的機車被亂移。(圖/翻攝自爆料公社)

 

 

原PO趕緊前往查看,一看超傻眼,自己的機車以及隔壁的黑車都被移到紅線上,停進去的是一輛紅色機車,如此的行為讓他痛批「超級過份」。他透露平時停好車有拍照習慣,因此9點52分拍了畫面,結果10點5分就被開單,連停車費都還沒被開就被移車,短短不到15分鐘的時間讓他無言以對。

 

▼紅色機車硬插還停反方向。(圖/翻攝自爆料公社)

 

 

原以為事情就此落幕,沒想到3天後逮個正著,當下一整排都沒空位,有一輛紅色機車停在最邊邊,原PO沒辦法,決定先去公司打卡後再找停車位,目擊該名亂移車的騎士正在移別人的車,而且還移到紅線上,讓他超憤怒,將過程PO上網路,要大家評評理。

 

▼原PO目睹亂移車的騎士。(圖/翻攝自爆料公社)

 

此文曝光後,引發熱議,網友紛紛留言,「我記得拿照片好像可以申訴」、「找警察檢舉他,然後你有照片可以申訴罰單」、「這種人真的很缺德」、「這樣的人真的很自私,檢舉他吧」、「停車有規定的方向,那台紅車也是違規停車,可以檢舉」、「這個太白目了」。

 

也有人分享經驗,「這可以申訴的,而且你還有照相,我之前也有發生同樣情形,也有申訴成功」、「你拍照後列印下來,可以到監理站申訴,我老公遇過這樣的事情,有申訴成功過,下次記得將停邊邊車格時,離開前拍張照片,被移車時可申訴免繳罰款」。

 

(封面圖/翻攝自爆料公社)

 

看更多

 

機車停家門口遭罰2萬! 1原因撤銷34張罰單

▲一名住在高市苓雅區民權一路巷內的耿姓女子,去年6月將機車停放在自家公寓門口,疑遭鄰居檢舉,隔月一次收到34張各裁罰600元的機車違停罰單。(示意圖/翻攝自GOOGLE MAP)

許多住宅區裡的巷子都並未設置停車格,民眾皆會很自然地停於家門口,一名住在高市苓雅區民權一路巷內的耿姓女子,去年6月將機車停放在自家公寓門口,疑遭鄰居檢舉,隔月一次收到34張各裁罰600元的機車違停罰單,總金額合計達2萬400元:因此憤而提告,主張門口未畫紅線,且停車並無妨礙出入,法院審核後認定梗女並無妨礙通行,因此34張罰單撤銷免罰。

 

耿姓女子指出,去年6月15日起至7月7日間,她將機車停放在自家公寓一樓左扇門前,且左扇門平時都鎖住不會開啟,並聲稱全棟住戶均由右扇門出入,她將機車停放於左扇門前並未妨礙交通,卻遭開單,懷疑是由鄰居檢舉,而高市府交通局接獲檢舉後卻未通知被檢舉人,而是累積一定期間及數量後才一起於7月間合併送給她,令其在根本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開了34張罰單,根本不給知悉違規及改善的機會。

 

而高市府交通局對此作出抗辯,按照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112條第1項第9條規定意旨,限制汽車停車位置若客觀有妨礙其他人、車通行就不得停車,而非以實際該處所是否確實有人、車通行為限;交通局認為,耿姓女子車子停放處在左扇門前,而左扇門明顯設有郵箱,在此停車將可能阻礙到郵差投遞郵件,若有緊急狀況發生,例如火警或住戶有需急救等情形,須強行開啟公寓左扇門,則耿女機車也將影響住戶逃生及救災。

 

對此,高雄地院法官勘驗該處巷後則認為,巷道兩旁都沒規劃紅線或黃線等禁止停車標線,許多住家前或圍牆邊也都有汽機車停放,而梗女所住之公寓樓下左扇門確實被堆置沙包且上鎖,可見同棟公寓住戶皆默認且同意將左扇門關閉,認定梗女在門前停車並沒有妨礙人、車通行,因此判決撤銷罰單。

 

此類案件並非首次發生,許多網友也紛紛對此質疑,為配合停車,兩扇門只能開一扇,這種消防安全明顯有爭議,台灣已有太多的公共危險禍根引發災難,且都是因為放任此類違反基礎住宅安全所造成,未避免此類悲劇再次發生,政府更因對於停車規畫更進一步做出改善,但是,此單一事件中,交通局累積至一定量之後才予以制裁,令耿女於不知情之情況下遭開罰34張罰單,著實不妥。

▲騎樓示意圖。(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基隆李姓男子多年來都將機車停放在住家騎樓,沒想到去年7月被人用行車記錄器密集檢舉,一口氣收到17張罰單,罰鍰金額總計1萬200元。李先生不服,翻出產權主張是停在自家土地上,那來的違法,一狀告上法院。基隆地方法院法官認為一罪不二罰,判17張罰單全部撤銷。

 

李男訴訟指出,他住在一棟7層樓的公寓,大樓是在民國82年6月26日以土地作為基地向市府申請建築,按照當時的建築法規建蔽率為6成,留有未建築的法定空間是4成,騎樓屬於一樓住戶所有並登記產權,與一般開放公眾通行的人行道狀況不同,他多年來都把機車停放在大樓的法定空地上,結果卻一次收到17張罰單,讓他相當不服氣。

 

李男強調,「我平常都在外地工作,那段期間沒有用到那輛機車,被舉發期間就一直停在那裡。」警察依據民眾錄影就判定他違規,還在沒有通知的情況下連開17張罰單,雖然一張僅裁罰600元,但怎麼可能讓人信服,決定提告請求撤銷所有罰單。

 

交通部公路總局台北市區監理所人員反駁,認為李男的機車明顯是違規臨時停在騎樓,騎樓本來就具有供公眾通行的性質,依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規定舉發開罰並無不妥。

 

基隆地方法院法官則表示,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規範的道路,係指公路、街道、巷衖、廣場、騎樓、走廊或其他供公眾通行之地方,即以「通行」之目的、供「公用」,至於道路性質為公有或私有,不是這次論述重點。

 

他們勘驗檢舉人所提行車記錄器錄影光碟,該車輛停放在信二路左側之一棟公寓大廈1樓騎樓處,斜斜停放在騎樓,車頭朝向公寓大廈之大門,該騎樓是開放空間,可供行經該處不特定多數行人任意通行,客觀上屬「專供行人通行之騎樓」,所以那裡禁止臨時停車及禁止停車。

 

檢舉人從去年7月28日到8月26日,將近1個月的時間內,密集檢舉17次,法官表示,該車輛是一個停車行為,停車後,未曾駛離再重新停入,基於一行為不二罰原則,不能於密集時間對相同的停車行為,多次錄影或拍照採證,予以多次處罰。

 

【熱門排行榜】
財政部要發錢了!手機報稅兼抽獎 總獎金高達525萬
提親慘被獅子大開口! 他一算「要噴300萬」猶豫了 女友嗆:只愛自己不愛我
撿錢包送警局「少一萬」被告侵佔 他心寒:這社會病了?
關鍵字: 開車罰單平分
Live 直播Live 直播
FB分享
字體變大
字體變小
加入Facebook粉絲團
訂閱Youtube頻道
收合
四月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025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30
3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00:00
01:00
02:00
03:00
04:00
05:00
06:00
07:00
08:00
0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