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喝下肚!逾9成進口瓶裝水含塑膠微粒 知名品牌也中標
(2018/03/16 11:56)塑膠污染危機有解?科學家意外從細菌中找到「吃掉」塑膠的酵素
▲塑膠垃圾已嚴重造成生態汙染。(圖/取自WikiMedia Commons)
近年環保議題已成為全球方興未艾的趨勢,盼能透過減排與限塑政策等落實環保正義,打擊汙染環境。然而,科學家意外發現了一種專吃PET塑膠的突變酶,有望成為數百萬噸寶特瓶的剋星。
根據《科學警告》(Science Alert)報導,英國普茨茅斯大學(University of Portsmouth)與美國能源部國家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的研究人員,在日本廢棄物回收中心研究一個名為「Ideonella sakaiensis」的細菌,發現其會生產一種天然水解酶「PETase」,負責「吃掉」PET塑膠。
研究人員之一普茨茅斯大學結構生物學教授麥吉亨(John McGeehan)透露,他們原本想研究這種酶是如何分解PET,因此決定添加一些胺基酸來「調整」其晶體結構,卻獲得了意外的收穫──酶突變了,而且它進食塑膠的速度變得更快。「這讓人非常興奮。雖然它必須再調整改進,但這表示它還有潛力進步。」麥吉亨也表示,未來幾年這種分解過程可望擴大規模,但距離全面普及仍需一段日子。若想為全球塑膠汙染貢獻心力,這種酶的出現還只是開端而已。NREL的化學工程師貝克漢(Gregg Beckham)也說,PETase在分解塑膠方面還有很大的優化空間。
▲PETase結構圖。(圖/取自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NREL另一研究人員羅勒(Nic Rorrer)則指出,這種突變酶也能降解PET的替代品 PEF(一種生質聚酯材料),這是原本的天然酶無法做到的。雖然突變酶的效率只比天然酶多了約 20%,但研究人員態度樂觀,團隊也不斷努力嘗試改善酶的結構,希望它們可在更短時間內分解PET塑膠。雖然研究只是在起步階段,但此發現可望為環保作出極大貢獻。
百年來塑膠為人類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但當初誰也沒料到它將成為全球為大污染源之一。英國《衛報》(The Guardian)根據歐睿信息諮詢公司(Euromonitor)數據報導,2016年全球賣出了超過4800億個塑膠瓶,與10年前的3000億個比較成長率高達6成,預計2021年前將增加至5833億個。
更糟的是,英國麥可阿瑟基金會(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研究指出,雖飲料塑膠瓶是由可回收塑膠材質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製造,但這些塑膠垃圾的回收率僅14%,重製成新瓶的比例更只有7%。研究也稱每年有800萬噸的塑膠垃圾流入海洋,預計在2050年將會和海裡的魚一樣多。由於難以自然分解,塑膠垃圾已經為海洋生態帶來浩劫,專家也警告塑膠恐透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塑膠垃圾儼然已成為地球上最嚴重的環境汙染之一。
▲塑膠汙染已危害海洋生態。(圖/取自Ingrid Taylor Flickr CC授權)
【往下看更多】
►台積電與輝達爭議 張忠謀親揭秘:一頓披薩晚餐解決
►今年最後一次水逆! 5大重災星座曝光 「這期間」影響最嚴重
►「牆上的香蕉」飆1.7億天價 買家身份曝光:決定吃掉它
【熱門排行榜】
►史上最大交屋潮來了!前3季逾10萬宅完工 創19年新高
►華爾街大空頭示警:「史上最大泡沫」即將破裂
►買完房剩10萬! 女友心疼「秀800萬帳戶」 網激讚:不趕快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