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首頁 搜尋
東森財經新聞台 Apps
Play 商店 免費下載
下載
首頁財經新聞 > 焦點 > 武漢肺炎恐引發經濟副作用 央行預警通縮隱憂

武漢肺炎恐引發經濟副作用 央行預警通縮隱憂

2020/03/11 14:36 中央社
武漢肺炎恐引發經濟副作用 央行預警通縮隱憂

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對全球經濟威脅日增,加上油價重挫、金融市場動盪、消費信心不振,接連湧現的危機點燃市場疑慮,中央銀行報告預警,台灣有通貨緊縮隱憂。

 

 

★【理財達人秀】等川普關稅攤牌 新佈局! 軍工不演 老AI補漲?抓漲訊號

 

 

通貨緊縮(Deflation)是指一般物價持續下跌的現象,尤其如果是來自於供給過剩或需求不足所造成的物價走跌,長期可能會促使生產活動緊縮,薪資、利率、股價全數下跌,失業率升高,惡性循環的結果會使經濟狀況更加惡化,因此受到各界高度關切。

 

央行總裁楊金龍12日將赴立法院財委會報告,書面報告率先出爐,內容也寫到「通膨展望有向下風險」,預警台灣有通縮隱憂。

 

談及通貨緊縮,最為人知的就是日本經濟「失落的30年」,日本長期低成長與低通膨,使經濟深陷困境,日本銀行多年來試圖以極寬鬆的貨幣政策因應,但救援效果始終有限。

 

元大寶華董事長梁國源以淺顯易懂的例子說明通貨緊縮的可怕,當物價長期、持續性下跌,民眾預期商品售價愈來愈便宜,就會延後消費,而產品售價下跌不利於企業獲利,如此一來,企業無法對前景樂觀,也就降低投資意願;當經濟成長失去消費、投資等支柱,「會形成惡性循環」。

觀察台灣情況,主計總處因應疫情衝擊,2月中旬下修全年經濟成長率0.35個百分點至2.37%,央行也坦承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較SARS嚴重,負面外溢效應威脅全球經濟前景;而最新公布的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轉呈負成長,更讓外界憂心,通貨緊縮的危機是否日益逼近。

 

「現在通縮憂慮高於通膨,但是不是到了很危急的時刻?應該還不至於」,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周雨田提出2點說明,一是台灣2月CPI固然負成長,主要是農曆春節造成的基期因素影響,觀察前2月平均CPI,年增率仍有0.81%;其次,疫情雖然衝擊消費信心,整體經濟情勢來看仍有一定的支撐力道。

 

周雨田也說,不僅是台灣,全球主要經濟體在2008年金融海嘯過後,都面臨低利率、低通膨、低成長的新經濟常態。

 

不過周雨田指出,雖無即刻的通縮危機,後續仍須關注2件事,第一波由中國大陸擴散出來的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在亞洲地區的疫情稍有緩和,但第二波疫情擴及歐美,看起來還在延燒,此外,國際油價下跌趨勢會持續多久,都將影響全球經濟、進而牽連台灣,仍待密切觀察事態發展。

 

儘管疫情增添當前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國際油價走跌加上疫情衝擊消費信心,更讓物價趨緩甚至有緊縮危機,成為支持央行降息的條件,周雨田認為,若從刺激經濟的角度來思考,相較於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才是更為有效且穩健經濟的做法。

 

(封面示意圖/中央社)   

 

【往下看更多】
疫情衝擊美緊急降息 專家分析3關鍵:台灣宜按兵不動
Fed降息2碼 陸方是否跟進引關注!專家曝「關鍵時間點」
諾貝爾經濟學家席勒:疫情恐慌未到顛峰 美股恐持續崩跌

 

【熱門排行榜】
超扯!潮牌MF創辦人「欠債數億」死賴帳 還成創業網紅
重機撞上「最貴休旅」騎士眼神死 內行嘆:10%肇責也賠到哭
解放軍釋出「實彈射擊畫面」 點名攻擊高雄永安天然氣接收站
Live 直播Live 直播
FB分享
字體變大
字體變小
加入Facebook粉絲團
訂閱Youtube頻道
收合
四月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025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30
3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00:00
01:00
02:00
03:00
04:00
05:00
06:00
07:00
08:00
0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